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应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的清醒病患64例,平分为参照组与激励组,参照组撤机时进行常规护理,激励组在撤机时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而言激励组优于参照组(P<0.05),平均通气时间为激励组短于参照组(P<0.05),平均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试验组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在常规治疗中联合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效果明显。既可提升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又可减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经过介入封堵治疗后右心结构变化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纳入的35例先天性心脏病ASD患儿,均经过介入封堵治疗后,利用心脏彩超观察患儿右心结构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六个月的RVOT、RVD、RAD以及PA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5.71%,其中瓣静脉膜关闭不全2.86%,心律失常2.86%。结论先天性心脏病ASD患儿采取介入封堵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其右心结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保障患儿身心安全,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结构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及预防策略与男性有所不同。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男性和女性传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和预后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预防和治疗女性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多因素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脏等靶器官的损害。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疾病 心脏结构 功能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伴与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有无差异性。方法对33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组(A组)与23例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组(B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并比较。结果在非快速动眼时相睡眠(NREM)、N2、N3、觉醒时间、觉醒次数、低通气指数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与HAMD值成负相关,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与HAMD值成正相关。结论A组与B组在睡眠结构上存在差异,呼吸暂停综合症更易发生在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且抑郁症状越严重,慢波睡眠越少,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越长。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98例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人工面罩湿化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以及相应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脱机后的气道湿化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处理中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湿化状况,同时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氧疗 体外循环术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9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37例)和综合干预组(38例)。常规干预组予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综合干预组予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综合性护理干预。评价(1)ICU住院天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2)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结果(1)综合干预组ICU住院天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显著比常规干预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综合干预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显著比常规干预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湿热敷法预防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后,常规给予干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后,给予湿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18例,发生率为20.9%,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热敷法对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尤其山区贫困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湿热敷 预防 肘下盲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确诊GDM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于选择年龄、BMI、孕周匹配的同期健康产妇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胎儿LVDs、RVDs、LVDd、RVDd、IVWT、RVWT、IVSs、IVSd及LVEF、CO、E、A、E/A。结果观察组胎儿LVWT、RVWT、IVSs、IVS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CO输出量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M能够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胎儿心脏结构、功能异常,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的检测,而且具有可反复性监测的特点,为GDM的优生优育起到帮助。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GDM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总结临床预防经验。方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其规律和相关性,本次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性分析不同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现,其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肺炎发生率越高,本次在3、7天时间点比较感染率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分析不同部位的细菌感染率发现,部位和感染率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在时间越长的情况下,各个部位的感染率均出现上升的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发现细菌定植时间和相关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及时脱机。

  • 标签: 儿科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患儿 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将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要求条件将50名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清醒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形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人员进行撤机时通过常规方法完成护理,则B组在常规的方法上辅助使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撤机的成功率进行对比作为观察的指标。结果B组研究对象的撤机成功率是96.0%,明显的较A组病人的撤机成功概率88.0%要高。结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进行通气清醒病人撤机中成功率。

  • 标签: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清醒患者撤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康复训练模式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常规工娱疗,研究组给予结构式团体康复训练,时间为8周,干预前后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自尊量表(SE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IPROS、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构式团体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有显著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自尊心,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结构式团体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 康复 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I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00例(UC组),克罗恩病50例(CD组),其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培养,对比三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并分析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血小板等炎性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UC组肠道内SC、SB、PS、BL、BD、LC以及EC等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UC组E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组PS、SB、BD、LC、EC、BL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ES、SC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炎性指标组UC组患者SB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数量差异较小(P>0.05),CD组患者EC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差异对比较小(P>0.05)。IBD患者炎性指标和肠道菌群呈弱相关性。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被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和真杆菌属数量减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炎性指标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