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胆闭通络方对幼鼠阻塞性黄疸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SD大鼠幼鼠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第2组为模型组,采用2%ANIT及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胆闭通络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7d.以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含量;ELISA法测定肝组织CD3、CD4、CD8、IL-2、IL-1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B、ALT、AST、AKP、r-GT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降低(P<0.05),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胆闭通络方通过调节T细胞系相关因子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炎症,减缓肝脏进行性损伤.
简介:目的观察肾衰宁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脏疾病3期(CKDⅢ)的病人,分为贝那普利(洛丁新)组、肾衰宁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总体疗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变化值(SCr)和尿素变化值(BUN)、血钾变化值(K+)、血肌酐倍增或行透析患者例数.结果总体疗效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值,联合治疗组均优于肾衰宁组和贝那普利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联合用药组与肾衰宁组相近(P>0.05),而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衰宁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更好,也更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72名受试者,按队列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观察组采用易筋经运动处方锻炼,对照组采取行走活动及健康宣教,周期均为8周。于锻炼前后采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评价两组受试者在等速运动(60°/s、180°/s)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总功(TW)及屈伸肌比值(H/Q)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过易筋经训练,PT、TW、AP、H/Q等部分指标较试验前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其中60°/s的PT、TW及AP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60°/s的H/Q及180°/s的PT、TW及AP、H/Q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趋势。结论:易筋经锻炼可明显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的肌力,改善肌肉的协调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金山区11个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站(以下称为阳光心园)新入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居家监护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于入组时、入组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1]评估精神症状,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疾病状况及社会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各时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入组后12个月末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对照组入组后各时段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入组后第12个月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补肾解毒法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钙(Ca2+)磷(P3-)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4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及药用炭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解毒中药(处方:熟地黄15g,山药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牡丹皮15g,金银花10g,半枝莲10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15g,三七6g,黄芪10g,白术10g,甘草6g),两组均观察8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Ca2+、P3-、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两组Ca2+、P3-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肾功能情况及升钙、降磷作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补肾解毒法在调节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方面有较好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黄芪穴位注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50例行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7)与对照组(n=73),对照组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Kegel运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12个月SUI的发生率、1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力改善程度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即时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及盆底功能训练能明显减少SUI发生率,减少漏尿,改善盆底肌力;表明加用黄芪穴位注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