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研究了时间破裂模型物理基础、分析方法、推导相关预测公式,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应用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2°~40°N,90°~105°E),对该区1970年以来20次Ms5.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有55%地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符合,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时间破裂模型引入为本区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新具有物理基础地震预报方法。同时用该方法在甘肃河西地区进行了地震预报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性。

  • 标签: 时间破裂模型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预测模拟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所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综合性研究所。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地壳动力学 简介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抗震环境。

  • 标签: 城镇 地震 防灾 应急处置
  • 简介:探讨了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中,江苏省盐城地区部分工程场地内深度超过lOO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m/s控制性深孔,采用近似估算方法弥补所缺波速值和确定地震输入界面后,进行波速值和地震输入界面位置不确定性对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影响研究,包括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为其他地区控制性深孔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和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控制性深孔 地震输入界面位置 确定方法 影响研究
  • 简介:本文根据航卫片、第四纪地质、地貌、浅层地震、钻孔、年代学等资料,分析了厦门篑筜港北东向断裂带第四纪晚期活动特征,并阐述了其构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①断裂带中文灶-龙山-五通断裂和虎尾山-钟宅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②篑筜港断裂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断裂,晚更新世晚期(约3万年)以来不活动;③文灶-龙山-五通断裂和虎尾山.钟宅断裂将厦门岛切割为3个地块,分别形成了仙岳山地垒、篑筜港地堑和云项岩地垒构造组合,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壳以整体性上升运动为总趋势。

  • 标签: 厦门 更新世 断裂活动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震预测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震源环境 社会公益性
  • 简介:河流阶地面是一种时间性、连续性非常高层状地貌面,利用跨断层地区河流阶地变形可以定量地判别一个地区断层活动性.青衣江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一条区域性大河,由于龙门山南段构造活动强烈且河流阶地被侵蚀程度严重,为了在室内更好、更快地解译青衣江河流阶地,使野外调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在龙门山南段青衣江流域小关子至飞仙村一段,采用航测遥感技术制作2m分辨率DEM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基于ArcGIS和MATLAB平台进行了阶地面提取和聚类分析,以模拟野外测量阶地流程,试图通过计算机提取,快速获取该地区更多残余地貌面,建立起较为完整河流阶地纵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野外测量数据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结果相似度较高,具有较好一致性;在完整阶地剖面中发现了芦山盆地内部阶地具有疑似拱曲现象;在大川-双石断裂附近阶地有翘起现象,推测芦山盆地西缘阶地拱曲是由大川-双石断裂东侧一条未知断层引起,大川-双石断裂附近阶地翘起现象可能是在断层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同时结合区域年代历史数据,推测该地区(芦山盆地至大川-双石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曾发生过构造活动.

  • 标签: 河流阶地 计算机提取 青衣江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对高淳地震台自投入运行以来分量应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台观测资料精度很高,同时发现分量应变观测对一些大震有明显同震效应。

  • 标签: 分量应变 高淳地震台 观测质量 映震效能
  • 简介:根据兰州市区黄河阶地特征及黄土层覆盖厚度,对兰州市场地划分了3个分区,选用兰州市区156个满足场地地震反应条件地震钻孔资料,对每个工程场地合成3组相互独立基岩加速度输入时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各个工程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区内工程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值为1.120,Ⅱ区为1.320,Ⅲ区为1.531,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83。

  • 标签: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兰州市
  • 简介:经过长时间段(1969~1997年),大区域(34°~42°N,110°~114°E)钻孔应力、应变台网异常时空扫描,得出结论是:可把异常形态特征和异常区域特征作为中期或短期地震预报指标。

  • 标签: 钻孔 应力应变 地震预报 区域特征 华北
  • 简介:本文在研究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地方地震工作部门日常地震防灾与震后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地震相关业务信息需求基础上,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设计研究

  • 标签: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
  • 简介:利用山丹地震台2年多多极距观测资料,并结合该台单一极距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种观测方法结果。结果显示,多极距观测在干扰排除和异常落实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同一场地不同极距电阻率测值相互佐证,可以为识别干扰和判定地震前兆异常真实性提供帮助。

  • 标签: 电阻率 多极距 干扰 异常落实
  • 简介: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典型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构造措施等,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邮、宝应M_S4.9级地震 震害调查 破坏原因 竖向地震作用 鞭梢效应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震源近场时,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不同坡面形态对碎石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多种坡面形态边坡模型.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边坡在地震波作用稳定性.结果表明:临空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放大效应;坡面的水平位移与加速度峰值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坡面凹度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肩处集中,坡肩愈加不稳定;随着坡面凸度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腰处集中,坡腰愈加不稳定;台阶对坡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有削弱作用,台阶数越多越稳定.同时给出了边坡防治几点建议:减小坡面的坡度;对凹型坡加强坡肩位置处防治,对凸型坡加强坡腰位置处防治;对高边坡可设置多级台阶增加稳定性.

  • 标签: 坡面形态 地震 斜入射 碎石土 稳定性
  • 简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Lagrange),结合近4期流动重力资料,分析伽师及邻近地区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初步研究了该区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及构造关系。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场出现有规律变化并伴随重力变化密集区,地震往往多发于重力场变化正负值交替零线附近。

  • 标签: 重力场 数值计算 动态演化 LAGRANGE方法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中困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研究所现已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重要基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4个主要学科。在完成基础科学研究同时,研究所还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雄厚技术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大中城市地震灾害评估、建筑物抗震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技术服务和咨询。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研究所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相关学科技术力量,成立了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工程院为研究所下级单位,拥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是研究所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主要机构。工程院成立以后,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和体制方面的优势,使研究所科技开发工作呈现出新发展。

  • 标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咨询工作 科技服务 地震安全性评价 科技体制改革 地球内部物理学
  • 简介: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失,引人瞩目。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江西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九江地区,令人颇为意外。与此相似,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1992和1997年也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内陆龙岩连城、永安小陶发生了5级地震,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地震活动时期,华南地震区陆域破坏性地震往往首先在历史上少震、弱震地区出现,或者存在发生新生性地震趋势。所以,我们在从事地震预测预报之时,不仅要以史为鉴,关注破坏性地震重复性,还应重视现代地震活动新特点,从整体上审视华南地区板内破坏性发展趋势。本报告是在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由福建省地震局老科协工作者协会组织各个学科主要会员承担专项研究课题所取得成果。该课题自2006年初确定,主要通过收集闽赣两省前人资料和九江—瑞昌地震科考及有关成果基础上,于2006年6月到九江、瑞昌等地地震现场考察之后,经室内分析、计算与综合研究后,根据各个不同学科侧重点,各自独立编写8篇专题研究报告。

  • 标签: 华南地震区 综合研究 活动时期 现场考察 前人资料 室内分析
  • 简介: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著,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与NE向挤压背景相反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水平运动变形态势,与8.1级大震及随后青藏块体中西部发育NE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在较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压应变,使得青藏块体北部区域NE向推挤应力场失衡(西侧区域应力场强度衰减、东侧应力场增强)密切相关;因而青藏块体北部大区域应力场趋于平衡过程将有利于块体东北边缘应力应变加速积累和破裂错动.

  • 标签: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部 水平形变态势 地震有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