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保存的清末民國鈔本《打燈科》,是流傳在湖南北部地方的佛教度亡儀軌,其名稱保持了清代以來民間度亡儀軌的一般概念,即用表演的形式來展示'燈'與'生命'的關係。鈔本與明清以來流傳於嶺南等地的佛教儀軌異曲同工,内容多有重合。從這部佛教地方文獻可以清楚地看到,明代教僧制度下的地方社會在適用佛教儀式之時,實際擁有相對確定的統一法本,同時根據地方文學、音樂等藝術的特點進行適度調整。通過本文的分析,佛教音樂的民間鈔本系統需要引起學術界的格外重視。
简介: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学者们为搜集定量数据、使用定量方法,对它十分感兴趣,但大多数历史学者并没充分利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受网络2.0技术与实践的影响,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促成地理空间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新结合,以多角度反思后现代历史研究范式与未来走向,有望重树历史学研究。在新研究方式下,地理空间技术可用于更好地建构“空间叙事”及“深度绘图”,无疑可营造一种反思性的、深循环的、合作性的研究环境,成为标志未来历史学研究的里程碑。
简介:苗族鼓藏节遗传于贵州东南部和广西交界的榕江、从江、三都县境内的月亮山地区的苗、瑶、水、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雷山县西江等苗族居住区。虽然各地区的鼓藏节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而带来了其仪式音乐的地域性,但这些仪式音乐文化已成了祭祀祖先的鼓藏节议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榕江记怀寨鼓藏节的仪式音乐主要由宣告节日开始的铜鼓的节奏声响、祭司吟诵的“祭祀歌”和穿百鸟衣的仪仗队吹奏的芦笙调“给略”等构成,其音乐文化反映了记怀寨苗族人民的传统民间礼仪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苗族鼓藏节仪式音乐的节奏、旋律及其结构特征,有利于苗族节日中民间仪式音乐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研究。
简介:自《红楼梦》诞生起就有不少著作提及《红楼梦》和戏曲的关系,民国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关注这个话题,而相关研究却正式开启于20世纪70年代。本文试图将三十余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分为“讨论《红楼梦》之后的戏曲改编”、“探讨《红楼梦》展现的戏剧活动”、“以戏曲为视角讨论《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以及“讨论《红楼梦》涉及的戏曲剧目”四类进行回顾与评析,努力在回顾过程中发掘其中的经典之作,评析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藉此勾勒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红楼梦》与戏曲研究的发展态势。
简介:本文对“江西省广昌县的孟戏演出有明万历年间的海盐腔遗存”这一看法提出疑问。从广昌孟戏“孟姜女送寒衣”经典唱段的源流论证其为弋阳腔戏文,并从长短句体戏曲曲牌与声腔之间的关系阐述孟戏演唱的特点,认为方言和民间歌谣旋律才是决定声腔属性的主要因素。
简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今岳西县五河地区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一个黄梅戏名伶率班闯入五河这块岳西高腔的领地,不但获得成功,还改变了当地的戏曲文化生态环境,颠覆了当地文化人的思想行为,导致岳西高腔在当地一蹶不振衰落25年,使黄梅戏在大别山区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其二,一位晚清文人见证了这一事件,并谱写了激情的诗篇,从而成了第一位为黄梅戏连连赋诗的晚清文人。这两件大事、两个人物,都值得深入研究。
简介:新媒体时代用数字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数字影像技术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优势、拍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简介:陳志憲的《西厢記箋證》是自'五四運動'以來最早完成的一部《西厢記》現代注釋本,却向被學界忽略。本文辨析其中的得失,兼與通行的校注本比較,認爲其在古籍整理和注釋方面自成一格,仍有學術價值。
简介:2018年5月25日,'革命文化题材如何成为艺术经典——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京演出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林琳,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副巡视员陈燕萍以及北京、山西的众多专家齐聚中国艺术研究院参与研讨。晋城市委宣传部部长赵沂旸率《太行娘亲》的主创团队参加研讨会。
简介:在当代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有两位作家堪称一对电视界的巨擘。一个是张胜友,一个是刘郎。近些年来,他们撰稿或编导的电视专题片、政论片不但饮誉电视界,而且更令亿万电视观众击节赞叹。然而,他们创作的题材、关注的焦点、艺术的旨趣和语言的风格却全然不同一。显然,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他俩的创作,将富有实际意义和开拓价值。
简介: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四川灾后旅游重建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建议从加强川剧产品的开发,采取适当的定价策略,拓宽川剧营销渠道,加强川剧的促销力度,通过展演、网络媒体、出版物、开展学校普及教育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川剧,扩大川剧的知名度,使更多的群众得到愉悦,受到教益。
简介:2010年10月21日,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联合在黄梅山庄酒店举办纪念王少舫诞辰90周年暨王少舫表演艺术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南亭出席会议并讲话。
简介:民间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随民族生存状况的不同而特征各异。文章以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贵州安顺地戏、侗戏、布依戏为例,从生存状况与文本内容、生态环境与文本意象、民族心理与文本形态、民族审美与文本风格四个方面,翔实探讨民间戏剧文本叙事模式呈现的差异性特征,得出有独创性的结论。
简介:中国民间文化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于一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蓬勃开展,民间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民间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民间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出发,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载体,探讨如何将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教育。
简介:本文以《單刀會》爲例,分析劇中作爲主要英雄人物的關羽的出場問題,進而討論元雜劇武戲排場形態的特點,指出在舞臺表現力不足的情况下,雜劇作家關注的並不是人物的塑造,而是如何將故事推進,元雜劇武戲結構上的特點即由此而來。
简介:在去往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路上,会路过好多处校园操场,周五的下午,每个操场上都是大学生们跃动的身影,尽管天阴沉沉的,但是面对着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真的好像看到了早晨八九点钟的朝阳。而此时的百年讲堂内,人们也在"初辉的朝阳"与"无限的夕阳"中,体味着中国歌剧发展的历程。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独幕剧圣手丁西林于抗战后创作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进行文本细读、结构分析和内涵提炼,在与前期独幕喜剧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延续幽默语言风格、“二元三人”结构铺设和戏剧性结尾的基础上,创作者开拓创作视野,体现出更加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和民族性内涵,使该剧成为中国现代独幕剧的代表性剧作。
简介:隋唐时期是中古伎乐的繁盛期,从经济学的视野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在经济繁荣的江南,城镇的消费需求以及大量文人墨客的娱乐需求使得社会上商业性乐舞生产与消费获得了极大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从宏观经济学的视野来剖析江南地域商业行为的音乐生产与消费现象,生产者及其生产方式,消费者及其消费方式、场所等问题,以期能够在诸多音乐事项中梳理出江南音乐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商业性乐舞经济的内外表征和原因。
简介:本文以罗德岛设计学院室内建筑专业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为对比,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等三个方面论述两国艺术类高校在室内设计教育中的异同点。罗德岛设计学院以培养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计划,兼顾学生设计技能和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发展和文化创造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对于我国的室内设计教育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吏专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他坚持以剧史家的本分为中国戏剧做史,除了“以演剧为核心的舞台观”的戏剧观之外,在其戏剧史研究中,无论就某个问题而言,还是就戏曲史整体来说,都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史”与“通史”意识,这种意识贯穿其整个学术生涯。在这一戏剧史学思想的指导下。他的戏曲研究呈现出辩证的、演进的特性。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鈔本《打燈科》的科儀形態
超越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技术及历史学研究的未来
苗族鼓藏节仪式音乐研究——以贵州榕江县记怀乡记怀寨为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红楼梦》与戏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江西广昌孟戏海盐腔遗存斠疑——兼谈对戏曲声腔遗存研究方法的思考
岳西县黄梅戏班社研究(二)——[葛大权班]与王浣溪“观戏诗”
数字影像在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西厢記》研究史上被忽略的個案——試論陳志憲的《西厢記箋證》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京演出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电视片的选题、艺术旨趣和语言风格——张胜友、刘郎电视片比较研究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研究——以川剧传承和保护为例
纪念王少舫诞辰90周年暨王少舫表演艺术研究会
民间戏剧文本及叙事模式之差异性研究——以贵州汉、侗、布依族戏剧为例
高校教育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元雜劇武戲排場形態研究--兼談《單刀會》的人物出場問題
朝阳初辉与夕阳无限——记北大歌剧研究院成立暨歌剧终身成就奖大典
独幕剧民族化的成功之作——丁西林后期独幕剧《三块钱国币》研究
隋唐时期江南地域商业行为的音乐生产与消费——隋唐时期江南音乐经济研究之二
罗德岛设计学院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室内设计方面本科教学比较研究
董每戡剧史观中的“发展史”与“通史”意识——以“女演员”地位变迁及话剧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