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情境问卷的方法,以高校博士研究生为对象,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在意义建构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任务目标框架对个体从事突破性创造活动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促进个体突破性创造意愿的目标框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组织当前的任务目标难度水平低于/高于组织的历史任务目标难度水平时,个体会分别形成积极/消极的目标回溯框架,在积极目标回溯框架下进行突破性创造的意愿更高;积极的目标回溯框架对个体突破性创造意愿的促进作用在低水平的任务目标难度下和高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个体中相对更强;当社会参照对象的任务执行水平低于/高于组织当前的任务目标水平或个人当前的绩效水平时,个体会分别形成积极/消极的社会比较框架,在积极的社会比较框架下的突破性创造意愿更高;积极的社会比较框架对个体突破性创造意愿的促进作用在高水平的任务目标难度下和低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个体中相对更强。研究结论对从管理制度层面(如绩效考核制度)研究如何培育创新工作者的突破性创造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简介:自我肯定能削弱人们对于风险性信息的心理防御,增强信息说服效果,但当前对自我肯定会否引发过度反应尚不明确。为此设计了随机分配实验,通过回归与显著性区域检验发现:(1)自我肯定对风险性信息说服的促进作用随着防御反应增强而增强;(2)在低相关性接收者中,自我肯定能增强信息在防御反应较强接收者中的说服效果,并削弱过度反应,如过度恐惧情况;(3)在相关性较高的接收者中,自我肯定增强说服的作用不甚明显,甚至存在加剧高相关与高防御接收者对信息反应不足的情况。检验了自我肯定对风险性信息说服效果的边界条件,对自我肯定与风险性信息沟通理论形成补充;且指出了应用自我肯定方法的适用对象。
简介:工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工业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转换。如何确定合理的工业结构,直接关系到工业化进程的速度与效果,这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一般理论认为,合理的工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经济运行的高效性、技术吸收的先进性、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产业关联的协调性、合作分工的国际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几条标准在总体上规定了什么样的工业结构是可行的。这里主要探讨一下需求适应性指标。目前需求适应性指标一般采用下面的式子来评价:其中,Di──i部门的需求收入弹性△di─—社会对I部门产品的需求增量di—社会对1部门产品的需求基数△NP──国民收入增量NP──国民收入基数一般认为,在Di≥s1的情况下,说明该部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量较大,应该给予重视,在发展该工业部门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但是该指标在评价部门产品的需求增量时,考虑的仅仅是国内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该工业部门的发展趋势的全貌,因而在细节方面还可以加以改进。进人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新的特点,“走向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