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昌逵《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对中国青年研究的元问题——什么是"青年"、青年的历史存在是怎样的,以及人类独有的"青春期"的涵义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历史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学理辨析。这些梳理和辨析,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国青年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对于青年研究学术积累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启示青年研究者们"从青年的历史存在探讨青年",与从"青年"的现实存在探讨"青年"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为促进青年研究的健康发展进行实实在在的积累。《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对"年轻人"通过聚集、融合,向"青年"过渡和演化的过程未作进一步的梳理;同时,如何构建学术共同体,促进青年研究健康发展,进一步夯实青年学科建设的基础,这些都是有待于青年研究者们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填补的空白。
简介: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提出"建设者市民化"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滨海模式",滨海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通过对滨海新区青年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滨海新区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六成被调查者打算长期居留在天津。调研发现,本地社区居民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态度不一,仍有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和歧视的社会心理。建议以社区平台进一步促进滨海新区青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以现有社区组织为依托,进一步发展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中心;重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用,通过"社工带义工",充实社区服务管理力量;推动流动人口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引导青年流动人口自我管理。
简介:对于中国理论界而言,2018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纪念节点。如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是理论界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马克思思想的哪些理论观点对改革开放中重大课题的回答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形成了重大创新?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上取得了哪些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成效?在新时代应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简介:2019年1月1日,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关系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不仅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同时也形塑着世界格局。当前,两国均处于新的结构性调整期,中美关系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那么,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两国关系如何影响着世界格局?怎样看待当前美国这场规模空前的对华战略反思与调整?在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中美之争的实质该如何界定?经历了40年曲折发展的中美关系将走向何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美关系领域知名专家、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前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三卷本《中美关系史》作者陶文钊,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