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政治思想帝国观念有密切联系。约翰·密尔的帝国殖民地思想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帝国统治在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是如何被合理化的:通过将社会发展设想为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将人类社会置于不同的文明等级之中,并坚持自由权利只有在发达高级的文明阶段才能获得,帝国统治被描述为文明的使命,是发达社会引导不发达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必要途径。然而,密尔后期对殖民者暴力的反思和批判则显示其对帝国文明使命的怀疑,这种对帝国权力滥用的批判又为以后的思想家批评帝国奠定了基础。另外,密尔的帝国观也反映了19世纪欧洲人对"他者"及人类群体之差异性的看法。

  • 标签: 约翰·密尔 自由 帝国 殖民
  • 简介:中国边疆危机在清末加剧,尤其是西藏备受国人关注,国内舆论界从不同方面展开对清末剧烈的边疆社会动荡的讨论。心忧藏边的知识分子,在西藏时局乱象纷呈而清政府无能为力的局面下,公开在报刊上疾呼抵御西方列强对我国边疆的染指,进而从民间视野提出西藏治理方略,同时也折射出清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 标签: 西藏 维新 边疆 清末
  • 简介:田家炳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他自幼聪敏好学,成绩优异,不幸十六岁遭遇丧父之痛,初中便被迫辍学,开始挑起家庭重担。为继承父业,他远赴越南、印尼,历尽艰辛,创办多家橡胶公司,事业做得风生水起。1958年转至香港发展,创办田氏化工企业,因业绩辉煌,被誉为香港的“化工王国”,他本人也赢得了“皮革大王”的美名。一生乐善好施的他,在名扬四海、富甲一方之后,对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忱。1982年,他将自己拥有的大部分资金超过十亿港元设立了“田家炳基金会”,专门用于捐办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大陆的教育事业。迄今已在祖国两岸四地资助了90多所大学、160多所中学、40多所小学和20余所专业学校。其中在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5所高校捐资建设了教学大楼,用于兴办田家炳教育书院或师资培训中心;捐资助办了80余所田家炳中学和30多所小学。2012年,他再次将名下剩余资产,即价值20亿元的4座工贸大厦移交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约7000万元的租金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 标签: 田家炳 慈善家 社会公益事业 教育事业 师资培训中心 化工企业
  • 简介:本文围绕文天祥死事以究明如下四点:一、文天祥被元军俘获之後的心路历程实有变化,在最初求“速死”最终“只求一死”之间,当还存有“不死”想法的可能。二、忽必烈终敕文天祥以死,当日元廷官方说辞甚为简单,仅将其归咎於薛宝住匿名告变事。事实上,文天祥被杀是多重因素参杂的结果,既当日元廷内部各种政治势力间的角力有关,又与反元局势变化相关联。三、文天祥被处死事涉及一位谏言者“闽僧”,他的身份问题应从南方汉僧西番僧杨琏真加等人合谋盗掘南宋攒宫的历史事件中去索解。杭州径山妙高和尚很可能就是“闽僧”。四、宋末元初盗掘南宋攒宫事件之余响,展延至元明易代之际,它又蕴含着当日朱明政权为其代元而张本的现实政治考量。

  • 标签: 文天祥 南宋攒宫 闽僧 妙高
  • 简介: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正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辨风正俗”提供了阐释拓展的空间。

  • 标签: 应劭 辩风正俗 政治文化
  • 简介: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蒙古国国家博物馆、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行的'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合作项目'自2005年起连年实施,至2015年已历时十周年。双方合作期间,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果,并得到了国际考古学界的认可和赞誉。

  • 标签: 中国 蒙古国 考古 合作 回顾 展望
  • 简介: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位于清水河南岸的一级阶地上,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主要包含老官台文化(大地湾一期类型)、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西王村文化和常山下层文化的遗存,其中尤以仰韶时代的房址和聚落材料最受瞩目。相关论著涉及建筑的形态演变功能分类、聚落的空间布局发展变化。

  • 标签: 大地湾遗址 仰韶时代 经济结构 遗物分布 社会分工
  • 简介:抗战前,在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浪潮中,鉴于畜牧业在西北及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为了改良落后生产方式及提高经济效率,全国经济委员会于甘肃省夏河藏区设立西北畜牧改良场,作为改良西北畜牧实验基地。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无暇顾及西北种畜场,将其拨交甘肃省地方接管后,办公经费缩减,再加上管理不善,地方社会纠结迭生,业务开展困难。经人事调整及各种努力,经营状况好转,地方合作逐渐增多。在西北种畜场的推动下,畜牧兽医机构进驻夏河藏区,从事兽疫调查、人畜疫病防治及畜牧试验等工作,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 标签: 西北种畜场 畜牧改良 夏河藏区 冲突与协作
  • 简介:唐武宗用兵泽潞之前,跋扈之昭义刘从谏于洺州罢废清漳、洺水二县;用兵期间,朝廷于河阳建置孟州。两地州县置废主导权的转换,可以展现朝廷重新控制昭义持续牵制河朔的历史实态。朝廷成功平定刘稹的两条关键线索即何弘敬和王宰均与李德裕控驭有方密切相关,王宰趋磁州以迫魏博何弘敬出兵,遂有肥乡之役,以致山东三州归降;孟州建置后,刘沔镇河阳以迫王宰,终致昭义使府潞州底定。李德裕控驭之本在于宪宗平藩重建的中央权威在武宗朝得以维系并重新整合,此后直至唐末,藩镇朝廷的实力消长也在悄然改变。

  • 标签: 唐武宗 州县置废 孟州 肥乡之役
  • 简介:本文分析、思考冷战后越南、朝鲜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在充分认识本国国情,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不同程度地对各自的国家体制、理论、政策等进行了调整、改革和完善。其改革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对中国现今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借鉴思考。

  • 标签: 胡志明思想 主体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新疆阿勒泰地区影视译制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它对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平等,对保障新疆,特别是阿勒泰地区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推动阿勒泰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快阿勒泰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哈萨克语影视作品的作用将显现和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标签: 阿勒泰地区 影视作品 译制 现状 收获
  • 简介: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会付出时间和努力加以培育,方可使其逐渐臻于完善。但不管是各省的国会请愿运动还是作为预备国会资政院的速开国会议案讨论,都在先进国家成功的示范和本国危亡的压力下获得空前的社会认同,将上自清廷权贵下至各省士民卷入其中,并使带有激进色彩的“速开”论思潮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回顾资政院速开国会案讨论过程乃至整个国会请愿运动,除了让人振奋于中国民众空前的权利诉求之外,也不难发现运动中激进思潮的愈演愈烈,进而表现出人们对国会制度的多重误读,并由此产生诸多负面的效果。

  • 标签: 激进思潮 资政院 速开国会运动 速开国会案
  • 简介:《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足大型历史知识普及丛书《中围史话》的一个分册,该书南莆田学院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等组成的编写班子撰稿。并且“编著者除了亲自做田野调查外.参考的古今文献亦不下百种”。应该说此书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是较高的。

  • 标签: 莆田学院 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一人 进士 编者
  • 简介: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 标签: 乡村认知 乡村价值 乡村政策 乡村复兴 比较研究
  • 简介:经过最近30年的快速发展后,城市在住宅等方面脱离了极度匮乏状态,迎来了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伴随汽车社会发展而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问题。科学发展观也要求城市适宜人的需求和发展。居住密度过大、住宅类型少、出行不便等影响了居住质量,限购限行等措施并未根本改善交通状态。扬州具有历史遗产丰富、位于长三角、适逢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居住密度、增加住宅形式、提高建成区道路面积率和路网密度、利用社会资本兴建市郊铁路,创造居住宽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 标签: 宜居城市 扬州宜居 人口过密 交通拥堵 住和行:城市病
  • 简介:一个贵州人,在山东为官10年,竞被山东百姓视为“乡贤”,实属难得,令人感动。山东父老将他的遗体与其先逝的前妻合葬于济南九华山麓,巨大的墓碑立于坟前。前任山东巡抚阎敬铭亲撰《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四川总督丁文成公墓志铭》,刻于碑上,以昭后人。

  • 标签: 山东 巡抚 丁宝桢 家乡 四川总督 光禄大夫
  • 简介:明清笔记小说中的案狱故事不仅描摹了司法实践活动,同时也传达了当时民众对于司法实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由此可以解读出乡民视野中对国家法律的基本态度,以及民众心目中的情、法之辩。本文以案狱故事为例,考察明清乡民视野中的法律认知司法实践,试图彰显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另一侧面。

  • 标签: 民间 法律认知 案狱故事
  • 简介:中国农村社区原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在现代化浪潮中受到冲击和消解,新的社区文化空间正在经历变革和重构,民俗文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受到质疑。但是,在以金华、衢州为中心的浙江中西部农村,民间婺剧活动正呈现出繁荣的发展势头,在当地农村社区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论证民间婺剧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如何介入新的社区文化空间的建构。其一,复兴的民间婺剧活动在其具体形态上产生了哪些变化;其二,变革中的农村社区民众对身边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持有怎样的文化心态;其三,民间婺剧活动如何在社区空间和人的意识领域实现文化扩展和建构。

  • 标签: 婺剧 复兴 社区 文化空间 重构
  • 简介:该文以中亚回族(东干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中亚居住逾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地域观念民族认同的变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亚回族(东干人)民族观的内核是地域观念,在中亚生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其地域观念历经官方民族主义、语言民族主义等语境的塑造,被逐步提升为民族观念。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寻求领土主权的民族共同体,因族群内部迁徙记忆的差异,其地域观念不仅延续下来,且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建构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反过来被民族观再塑造,衍生出新的地域观。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亚民族的民族观及其特点。

  • 标签: 中亚回族(东干人) 地域观念 民族认同
  • 简介:音阶,作为数学音乐的结合体,对乐理研究和艺术表现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大体来说,西方音乐以七声音阶为基本特征,而中国传统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特征的。这两种音阶自古以来一直独立存在于一个民族又和谐共处于同一个世界。这样的“和而不同”充分表现了音乐的多样性,也暗含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多样性。本文主要分析中西方音阶在制定上的“和”“不同”,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涵义。

  • 标签: 五声音阶 七声音阶 五行配五 哥拉斯和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