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尤其是当我们撇开上古的”书画同体而未分”,以“象形”为基础的六书不论,则自晋至明,这种同源关系主要体现于绘画创作,而不是书法的创作中。虽然书画具有相同的气息与节奏,但书法的早熟尤其是其在文化层次上的高于绘画,使书法对绘画的影响比绘画对书法的影响要来得深远。尤其是元代之后,“以书入画”的理念透过赵孟频的身体力行而达于极致,一时间,”书法性绘画”成为画坛正宗。因此,从苏轼、米芾、扬无咎、赵佶、赵孟频、倪云林、沈周、唐寅、文徵明、陈淳、董其昌,直到清初的王铎、傅山诸家,作为书画兼工的大家,尽管十分注重绘画用笔中的书法韵味,但却并未注意到书法创作中的绘画意趣。论他们的书法,与纯以书法为专工的”书家书“并无本质的不同。
简介:2006年10月19日至21日,“西安·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举行。会议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美术报》、《画刊》、《当代美术家》、《美术文献》、雅昌艺术网、樊洲画馆协办,学术部分由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策划和组织。本次大会以讨论《西安宣言》、专题发言、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会议由多位学者轮流主持。《西安宣言》提出了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与会代表从美术评论、展览策划、美术出版、美术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而对这些会议主题的探讨,将会促使美术批评焕发出新的活力。参加该次会议相关讨论的批评家有杨小彦、王林、冯博一、孙振华、鲁虹、吕澎、朱青生、皮道坚、范迪安、江梅、李建国、王平、沈伟、徐永林、吴鸿、俞可、杨凯、傅晓东、赵孝萱、陈云冈、徐虹、陈孝信、管郁达、张渝、佟玉洁、岳路平、赵农、彭德等。以下为全文正式发表的《西安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