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2–2016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共计718例ADR监测报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718例ADR中,临床医护人员填报率28.41%,药学人员填报率71.59%;发生ADR患者女性(54.04%)略高于男性(45.96%);患者平均年龄(63.4±1.1)岁,老年患者发生率高;涉及的药物分类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发生率高(315例,37.59%),其中头孢类抗感染药物最多(134例);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8.77%;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占比最多(47.59%)。结论:我院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临床提供了ADR方面的相关信息支持,进一步达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的11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例ADR中,青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60.5%(69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1%(105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5.8%(75例);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3.1%(56例)。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简介:现代社会中的人,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普遍面临着持续紧张、快速的节奏和激烈的竞争,频繁的心理应激与过度紧张的困扰巳成为影响人们心身平衡的主要因素。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没有明确客观对象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焦虑状态在焦虑体验的同时,还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单纯地护理疾病为主,护士只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输液等。被人们错误地认为护理工作不需要什么学问,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护理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医学护理工作的向前发展,并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适应现代医院的要求,护士在对其心理治疗中发挥着一定的角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