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既往新生疼痛反应往往未被重视,本文阐述新生疼痛的定义、来源、发生机制以及疼痛对新生的影响,以此指出新生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继而,分析国内外多种新生疼痛的评估工具和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为新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非药物性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出血新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新生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儿颅内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胎龄≤32周的新生Ⅲ级、Ⅳ级出血程度明显高于>32~35周组和>35~3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新生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程度和胎龄密切相关.全部患儿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颅内出血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孕期妇女围产期保健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新生颅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11年3月下旬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颅脑超声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著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10学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解剖;新生不同颅脑疾病超声诊断;新生颅脑疾病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与选择;超声见习。招收学员对象:儿科新生专业医师,超声专业医师及技师。学费:950元。

  • 标签: 颅脑超声诊断 新生儿 学习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足月中重度HIE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9例和非干预组36例,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均于出生后3,6,9,12月龄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评估。结果干预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除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点均高于非干预组(P〈0.05),非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干预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索倾斜式卧位在新生溢乳和睡眠护理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新生160例,回顾体位差异分组,对照组产妇和新生采用常规平卧位,观察组产妇和新生采用倾斜式卧位,收集2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新生溢乳发生率、睡眠质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溢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均睡眠时间和体质量增长值则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倾斜式卧位护理的应用为新生营造舒适、安全的睡眠感受,减少溢乳的发生,促进新生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 标签: 倾斜式卧位 新生儿溢乳 睡眠 体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低体重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性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标时间、睡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喂养不耐受性和呼吸暂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人数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势突出。结论:对早产低体重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能解决喂养不耐受性,促进睡眠恢复正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产低体重儿 综合护理 喂养不耐受 睡眠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析抚触干预的应用对于促进新生生长发育和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回顾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新生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干预,整理2组新生的体格指标和睡眠时间。结果:出生第28天,2组新生的身长、体重、头围和平均睡眠时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干预的应用给予新生良性刺激,增加睡眠时间,促进新生健康成长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抚触干预 新生儿 生长发育 睡眠时间
  • 简介: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评价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临床分度及头部CT检查并进行比较.对其中41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进行早期干预,随访至1岁,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及预后。结果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1.19%(41/67).分别与临床和CT分度相关(X^2=21.660,35.288;均P=0.000);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差异主要表现为V波异常(X^2=20.659,27.171;均P=0.0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头部CT检查比较,其灵敏度为80.00%(40/50),特异度94.12%(16/17),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3.58%(56/67)。经早期干预治疗随访1年后仅23.68%(9/38)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呈现异常,主要以V波异常为主;DQ值异常者31.58%(12/38),其中9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临床分度均为重度。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经济、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脑缺血脑缺氧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新生重症监护室内早产儿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23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2组早产儿护理至出院。采用监护仪监测患者护理前,护理7、14d后生命体征;统计护理前,护理7、14d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及睡眠时间。结果:与护理前比,护理14d后2组及护理7d后观察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14d后2组及护理7d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护理前比,护理14d后2组及护理7d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进食量、身长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7、14d后2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生命体征,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重症监护室 音乐疗法 应用价值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