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发表于2013年12月的《JUltrasoundMed》上。关于双胎反向灌注序列征无心畸胎的体重计算,过去采用过Moore公式。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小组使用全新的椭圆公式,试图找到评价泵血儿预后的更好方法。回顾分析过去十年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诊断的59例双胎反向灌注序列征。使用椭圆公式(长×宽×高×0.523)分别计算无心畸胎躯干及肢体

  • 标签: 无心畸胎 序列征 相关性 椭圆公式 心衰 双胎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宫腔填塞纱条法和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的对比应用,比较二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2008年1月-2012年5月间所施行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病历资料,仅选择单纯宫缩乏力出血的患者共47例,其中有29例行宫腔纱条填塞术作为对照组,从2009年开展B—Lynch缝合术后有18例行B-Lynch缝合术作为研究组,两组在年龄,孕龄及剖宫产指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别。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及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宫腔乏力I}生出血的患者B—Lynch缝合术优于宫腔纱条填塞术,通过熟练掌握B—Lynch缝合术的方法和技巧后,笔者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腔乏力出血基本行B—Lynch缝合术取代了宫腔纱条填塞术,正尝试把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多因素的产后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 宫缩乏力性出血 宫腔纱条填塞术 改良B—Lynch缝合术
  • 简介:目的评价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唑来膦酸组29例,帕米膦酸二钠组25例。给药方法:唑来膦酸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帕米膦酸二钠6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均每4周1次,共3次。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情况:唑来膦酸组完全缓解(CR)15例(51.7%),部分缓解(PR)9例(31.0%),临床获益[CR+PR+轻度缓解(MR)]93.0%;帕米膦酸二钠组CR11例(44.0%),PR7例(28.0%),临床获益88.0%。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低钙血症。结论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对乳腺癌转移骨痛有较好的疗效;两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但唑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探讨11-13(+6)周中孕期早期NT值与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怀孕11-13(+6)周的3218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NT值将孕妇分为≥3.5mm组(149例)和〈3.5mm组(3069例),对两组胎儿于11-13(+6)周检测NT值,分析NT值与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相关。结果NT值≥3.5mm组的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及两者兼异常的概率明显高于NT值〈3.5mm组(P〈0.05)。结论NT值异常与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NT值检测对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中孕早期 心脏畸形 染色体异常 NT值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一次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一次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receptorα,ERα)对参与调节胆汁酸转运相关的基因,如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taurocholateco-transprortingpolypeptide,NTCP)、胆盐输出泵(bilesaltexportpump,BSEP)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孕鼠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SD孕鼠随机均分为4组。自孕第15d起,对照组颈部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0mL/kg·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0mg/kg·d、1.25mg/kg·d、1.5mg/kg·d。于妊娠第21d采血2mL,后采用颈部脱臼法处死,提取母鼠肝脏行活体组织学检查。检测各组孕鼠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中各目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生化指标:低、中、高剂量组孕鼠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水平:ER在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表达量依次升高,而FXR、NTCP、BSEP在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表达量依次降低,各组目的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雌激素剂量的增加,ERα表达水平升高,而FXR、NTCP、BSEP表达水平均降低,提示胆汁酸代谢转运功能降低,可能为雌激素诱导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之一。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雌激素受体 胆汁酸转运相关基因 法尼醇X受体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胆盐
  • 简介:目的比较经阴道二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2D-HyCoSy)和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的有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5例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造影剂,进行2D-HyCoSy和4D-HyCoSy检查,其中35例结果与腹腔镜下通液术进行比较。对比2D-HyCoSy和4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的价值。结果经阴道2D-HyCoSy及4D-HyCoSy评估输卵管阻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84.44%、75.00%、90.48%和92.00%、93.33%、88.46%、95.45%;准确率分别为84.28%和92.8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冇2=36.91,P〈0.05)。一致分析显示,2D-HyCoSy与腹腔镜下通液术结果吻合度基本一致,Kappa值为0.667;4D-HyCoSy与腹腔镜下通液术结果吻合度高度一致,Kappa值为0.846。结论2D-HyCoSy和4D-HyCoSy均可准确、快速地评价输卵管通畅。4D-HyCoSy对输卵管全程的空间走行显示更具优势,诊断更有效。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输卵管 不孕症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的干细胞表型,从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CD24^-)和CD24^+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iis检验、x^2检验或校正x^2检验。两组之间相关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结果(1)IMPC组肿瘤细胞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48.8%,40/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31.3%,25/80例)(x^2=5.180,P=0.023)。(2)53.7%(44/82例)的IMPC微细间质组织内见单个散在的CD44^+/CD24^-/low肿瘤细胞,且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及α—SMA阳性,E—Cadherin阴性。IDC—NOS间质内罕见CD44^+/CD24^-/low肿瘤细胞。(3)IMPC微乳头结构中CD44^+/CD24^-/low与间质内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细胞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并且IMPC微乳头结构及间质中CD44^+/CD24^-/low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管侵犯和有无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即有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者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较高。(4)IMPC组中CD24^+细胞阳性表达率79.3%(65/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60.0%,48/80例)(x^2=7.126,P=0.008),且IMPC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的表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4,P=0.003)。结论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CD44+/CD24-/low CD24+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方法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P〈0.05)。结论p16^I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化 P16INK4A P53 KI-67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后行石蜡包埋的乳腺癌标本60例,制作成4um厚的连续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乳腺癌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癌细胞VEGF—C与其受体Flt4表达呈正相关(P〈0.01);(2)VEGF—C与PCNA表达显著相关(P〈0.01);(3)Flt4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相关(P〈0.01);(4)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细胞VEGF—C/Flt4阳性指数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5)VEGF—C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及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关系(均P〉0.05);(6)VEGF—C与预后无统计学关系。结论VEGF—C/Flt4调控系统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VEGF—C/Flt4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淋巴结转移;VEGF—C不能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FLT4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尿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常规产前检查的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糖耐量孕妇60例(正常糖耐量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尿碘、TPOAB、FT4、TSH水平,用HOMA公式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其相关。结果观察组FBG(5.13±1.76)mmol/L,2hPG为(8.22±1.03)mmol/L、HbA1C为(5.97±0.35)%、空腹胰岛素为(14.38±2.75)mIU/L,胰岛素抵抗为(3.93±0.94),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尿碘为(134.2±13.8)μg/L、TPOAB为(7.38±0.81)IU/ml、FT4为(5.27±0.35)pmol/L、TSH为(2.63±0.40)mIU/L,尿碘、FT4低于对照组,TPOAB、TSH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TNF-a为(2.53±0.31)μg/ml、CRP为(7.42±1.10)mg/L、IL-6为(315.03±21.57)μg/ml、IL-17为(216.59±19.83)pg/ml,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尿碘、FT4水平与FB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P<0.05),TPOAB、TSH与FB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P<0.05);CRP、TNF-α、IL-6、IL-17与尿碘、FT4、TPOAB、TSH水平具有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尿碘 甲状腺功能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方法选取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前者的异位内膜及其在位内膜、后者的正常内膜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VEGF蛋白及MVD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在子宫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5);HIF-1α与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1,0.683,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增生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均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的生成。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对凶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及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凶险前置胎盘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直接采用剖宫产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采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治疗的31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结局(转ICU率、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下肢血栓)。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下肢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在凶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良好,且能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 出血
  • 简介:目的探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和微量元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在本院妇产科产检的254名GDM妊娠女性纳入GDM组,同时选取437名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对象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Ca、Fe、Zn、Cu、Mg、Gr含量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结果GDM组孕前体重和孕前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年龄,身高未见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两组对象孕中期及晚期Fe、Zn、Cu含量低于孕早期(P<0.05),GDM组1,25-二羟基维生素D3随着孕期增加水平降低(P<0.05),而两组Ca、Mg、Gr含量随孕期增加无变化。组间比较:GDM组孕中期及晚期Fe、Zn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孕妇而血铜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Ca、Mg、Gr含量无差异,两组对象孕早期微量元素含量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无差异。结论妊娠期健康女性体内铁锌铜含量随孕期增加而降低,而GDM妊娠女性体内铁锌含量随孕期增加下降尤为显著,此外GDM组维生素D水平随孕期增加而降低。

  • 标签: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微量元素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生育期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Ki一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方法(HC2)检测248例生育期妇女HR—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CIN1、CIN2和CIN3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14%(7/50)、55.1%(38/69)、88.7%(63/71)和93.1%(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级别CIN患者HR—HPV载量明显高于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各组HR—HPV载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R-HPV病毒载量与Ki-67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HR-HPV载量持续高表达可能引起组织中Ki-67异常表达,可能是低级别CIN进展为高级别的原因。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中P16、Ki67表达强度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DNA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经病理确诊为HSIL并进一步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83例病例进行P16、Ki67检测,并回顾分析其活检前HPV-DNA病毒载量情况(HC2法)。结果所有病例HPV-DNA均为阳性,其中低、中、高病毒载量分别为11例(13.3%)、24例(28.9%)、48例(57.8%)。83例HSIL中P16阴性、局灶阳性、弥漫阳性分别为17例(20.5%)、37例(44.6%)、29例(34.9%),阳性率为79.5%(66/83)。Ki67阴性、低表达、高表达分别为19例(22.9%)、21例(25.3%)、43例(51.8%),阳性率为77.1%(64/83)。83例HSIL中P16阴性、局灶阳性、弥漫阳性组中HPV低、中、高病毒载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6,P=0.002),P16表达强度与HPV-DNA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rs=0.408,P=0.000)。Ki67阴性、低表达、高表达组中HPV低、中、高病毒载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3,P=0.002),Ki67表达强度与HPV-DNA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rs=0.404,P=0.000)。结论HPV载量与P16及Ki67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三者结合有助于监测HSIL的进展,从而对其进行更好的临床管理。

  • 标签: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P16 KI67
  • 简介: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我院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3)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比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结论:对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改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和改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可以作为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文拉法辛缓释剂较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起效更快。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 抗抑郁剂
  • 简介:<正>前言WS322《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目前发布如下部分:——第1部分: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第2部分: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标准。本部分是WS322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是资料附录。本部分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 标签: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产前筛查 染色体分析 胎儿宫内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