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CHB患者被分为A组3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3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48周。结果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和B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9%、26.5%、32.4%和61.8%、47.1%、82.4%;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8.8%、17.6%和20.6%、26.5%、32.4%;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11.8%3、5.3%、41.2%和73.5%、55.9%、88.2%。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阿德福韦酯具有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验证善得定、善得定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证实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善得定和善得定联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治疗,通过鼻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出血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并记录病人输血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善得定6、24、48h完全止血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善得定组12h完全止血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78.9%,P<0.025)。善得定组24h内完全止血平均所需时间为11.04±6.96h,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6.81±4.05h,(P<0.05);善得定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7d的再出血率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善得定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例和1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善得定能有效、安全控制肝硬化PHG出血,但善得定联用奥美拉唑,则控制出血比单用善得定更为快速、效果更佳。
简介:正常成人体内总钠量约100g,每100g肝组织含钠6~12mmol。肝硬化时由于肝功能改变、钠水潴留、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内分泌和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等,可导致钠代谢系乱,主要引起血清钠降低。一、稀释性低钠血症肝硬化患者体内钠总量正常或稍高,但潴水多于潴钠,引起血清钠降低。发生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1.抗利尿激素活性增加或灭活减少,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减少,结果总液体量增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2.高醛固酮血症、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血管舒缓素水平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等因素可引起钠潴留;3.低蛋白血症时细胞内呈低渗状态,加重水钠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
简介: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艾迪沙、培菲康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气健脾祛湿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培菲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和(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和(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患者肝功能、症状改善和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ERCP术治疗,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IL-8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治疗组CRP、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GG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01),而治疗组AST、ALT、GG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肠道通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9%(P<0.05)。结论ERCP术治疗ABP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对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