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与非LI的危险因素,推测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13日入住我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LI148例和非LI148例。根据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数目及位置分为单发LI113例,多发LI35例;单发非LI97例,多发非LI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发LI的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较多发LI(0.88%vs11.43%,P=0.013;1.77%vs17.14%,P=0.002)、单发非LI(0.88%vs11.34%,P=0.001;1.77%vs16.49%,P=0.000)、多发非LI(0.88%vs9.80%,P=0.018;1.77%vs17.65%,P=0.000)明显低。与单发LI比较,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为多发LI(OR=26.353,95%CI:2.778~250.007,P=0.011;OR=11.483,95%CI:2.202~59.891,P=0.011)、单发非IL及多发非IL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LI与单发非IL和多发非LI心房颤动及同侧动脉狭窄≥50%等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结论单发LI与多发LI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心源性栓塞为多发性LI的重要发病机制,但参与单发LI发病过程的概率相对较少。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64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另选无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血脂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随着冠心病病情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SAP组、UAP组和AMI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AP组、UAP组和AMI组LDL-C/HDL-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AMI组LDL-C/HDL-C比值高于UAP组和SA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LDL-C/HDL-C比值与AMI的发生关系密切.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病变的患者67例,根据置入的支架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Invastent组21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8.6个月;Apollo组17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9.5个月;Wingspan组29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5.1个月,对3组临床事件和影像学结果进行COX分析。结果67例患者共置入69枚支架,Invastent组、Apollo组和Wingspan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5.8%、100%和96.7%(P〉0.05)。Invastent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死亡发生率15.8%,Apollo组为6.3%,Wingspan组为10.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随访Wingspan组再狭窄率虽高于Invastent组和Apollo组(33.0%72515.8%vs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ngspan支架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HR=4.37,95%CI:1.02~18.78,P=0.047)。结论与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比较,Wingspan支架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其与临床预后无关,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目的:探讨两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组)68例及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STEMI组临床表现为胸痛明显、就诊时间较早,心绞痛史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17.65%比44.64%,P=0.003)。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窦性心动过缓(0%比11.76%)、室性心律失常(0%比10.29%)及传导阻滞(0%比11.76%)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44.12%)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2.69±0.78)ng/ml比(8.79±2.78)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2.12±52.42)mmol/L比(182.32±78.23)mmol/L]水平明显升高,侧支循环(41.17%比17.65%)、3支冠脉病变(50.0%比14.7%)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尽早重建血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患者病发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非脑梗死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脑梗死组(46例)和非脑梗死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和非钙化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9);脑梗死组冠脉斑块节段总数和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相比,LMP=0.016,LADP<0.01,LCXP=0.003,RCAP=0.037,且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结论①与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合并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明显较多;②冠脉混合斑块有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1组、2组、3组,1组患者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2组患者接受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3组患者接受Rossetti胃底折叠术治疗。结果1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2组、3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2组、3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1组、3组患者的22.5%、20.0%(P<0.05);术后随访三组患者3个月,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1组、3组。结论三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Nissen胃底折叠术创伤性最小,Toupet胃底折叠术围术期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