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对泌外科术后的患者进行足三里穴位按摩对其早日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术后患者进行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的患者100例,将他们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患者发生肠鸣音开始的时间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按摩法有助于泌外术后患者早日肠功能恢复,能使病人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得到井然有序、高效、高质量的诊疗和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91%)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情况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设为参实验组,予以肠外营养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短,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相对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工具检验后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效果理想,不仅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以控制,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造瘘术后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本文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结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对照组结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结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内容,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结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表明在结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状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0.6mg/k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0.9mg/k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参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51±1.17)d短于参照组的(25.78±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且治疗剂量为0.9mg/kg可获得较好的溶栓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针对收治的73例病例展开治疗对比,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后给予对照组36例病例实施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实验组37例病例实施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37例观察对象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36例观察对象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伴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依据是否溶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预后情况以治疗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梗死后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治疗90d后的死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及治疗7d后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24h后较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7d后较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下降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均出现下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S评分0~2分人数及梗死后出血转化人数较对照组对,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治疗90d后死亡人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疗效较及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在急性老年哮喘患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86例急性老年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茶碱控释片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联合组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7.7%,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治疗后,联合组FEV1以及PEF分别为98.5±8.4和170.2±2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5±6.8和138.5±19.8(P<0.05)。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32.6%(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所取得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5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73%,显著比对照组(78.57%)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黏度、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细胞比容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明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高血压,帮助患者减轻临床中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HBV-DNA和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能改善患者多项临床指标,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与贝那普利组,各50例。贝那普利组采用单纯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使用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压、24h尿蛋白含量、肌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高于贝那普利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压稍低于贝那普利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796、1.1744,P>0.05);联合组24h尿蛋白含量及肌酐水平均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20、2.057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24h尿蛋白含量,提高治疗效果,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并分析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对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癫痫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符合癫痫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每组各50例,治疗1组给予患儿苯巴比妥治疗,治疗2组给予患儿托吡酯片治疗,治疗3组给予患儿丙戊酸钠治疗,对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组中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治疗2组中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3组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三组治疗效果均较高,但组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1组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治疗2组中共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3组中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治疗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癫痫给予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均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较高,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情况,综合多方面考虑来进行选择用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骨化性纤维瘤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盲选方法将纳入的4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给予研究组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的检出率。结果两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经过单一采用X线平片检查或者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检出率80.00%(16/2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检出率100.00%(20/20),P<0.05,差异显著,提示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可以得到早期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在常规药物基础上服用维生素B6片和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那普利叶酸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8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压、血浆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低于观察组(96.88%),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病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