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牙体牙髓教学过程中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共有97名口腔专业医学生到我院牙体牙髓科实习,从中随机抽取42名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名,分别由两位临床医师带教,观察组采取发展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而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就业状况。结果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观察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习结束后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牙体牙髓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发展性评价,能够有效的巩固实习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实习生的个人专业技能水平,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三种检测方法在梅毒检测中比较,建立实验室对于批量标本合理的检测方法应用,以更好的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方法选择我院一段时间内的893份术前检查的病人血清样本,用三种方法分别检测。结果TPPA的阳性检出率%,ELISA的阳性检出率%,TRUST的阳性检出率%。以TPPA为金标准,ELISA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94.5%,TRUST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80.5%。结论TP-ELISA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批量标本的较为合理的初筛检测方法,对于ELISA初筛检测阳性的标本,再同时做TPPA的检测和TRUST的滴度试验。但确诊是否梅毒患者要结合TPPA的检测结果和TRUST的滴度试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椎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脊柱后凸畸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椎体压缩骨折再发等几率较低。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脊柱恢复效果,加快骨折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疗法。方法60例老年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设为PVP组(30例)与PKP组(30例),比较两组的疼痛、Cobb’s角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较术前降低、Cobb’s角度均明显较术前减小,且PKP组术后的Cobb’s角度均明显小于PVP组(均P<0.05);PKP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26.67%)明显低于PVP组(10%)(P<0.05)。结论两种微创疗法均可明显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就矫正Cobb’s角与减少骨水泥渗漏而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更胜一筹。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牙体严重缺损患者运用纤维桩核冠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200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进行试验,Ⅰ组100例接受金属桩核冠修复,Ⅱ组100例接受纤维桩核冠修复,术后1年复查,评估该两种方案的修复情况。结果经复查,显示Ⅱ组共97例牙体得到成功修复,仅3例发生桩松动或脱落,成功率占97.0%(97/100);而Ⅰ组成功修复者74例,占74.0%(74/100),发生桩松动或脱落、桩核折断等并发症者26例。两组的修复成功率相比,Ⅱ组明显更具优势,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牙体严重缺损患者实施纤维桩核冠修复,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且可尽量避免发生桩松动或脱落等问题,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通过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笔者从我院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根据患者的有无过敏史、血常规、病情的发展情况、扁桃体的大小等因素,选择不同药物或者不同的药物剂量进行针对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一周之后,其体温均保持在正常水平,其中有55例患者,持续治疗半个月后,血常规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有3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少,在持续治疗20天后,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恢复正常,还有2例患者表现为扁桃体角化症,经过持续十天的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大大降低,扁桃体上存在点状物,颜色为白色,治疗十天,没有显著变化,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然后停止治疗,使用淡盐水来漱口,每七天来我院复诊一次,半年之后,点状物完全消失。结论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种类或者合适剂量的抗菌药物,可以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