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随机将入选病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的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法莫替丁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显效患者23例(占62.16%);有效患者12例(占32.43%);无效患者2例(占5.41%);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显效患者10例(占27.03%);有效患者14例(占37.84%);无效患者13例(占35.14%);总有效率为64.86%。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泮托拉唑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胃溃疡患者104例,将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钠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注射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应用于胃溃疡患者治疗中,其在治疗效果上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相当,但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优于奥美拉唑,并且泮托拉唑钠价格低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及维持用药的方法。方法70例GERD随机分为两组,奥美拉唑(O)组40例,第1至4周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第5至12周改为隔日1次,法莫替丁(F)组为30例,治疗用法莫替丁200mg每日2次加西沙必利5mg每日3次口服,维持用药则单用法莫替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结果O组治疗阶段各周末症状评分依次下降(p<0.05),且分别低于F组(p<0.05),F组用药后第2、第3及第4周末之间的症状评分差异不大(p>0.05)。而第4周末和第5周末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O组第4、第8和第12周末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93%和90%,分别高于F组的83%,50%和37%。第12周末食管24小时PH监测复查结果显示;治后两组食管酸暴露各项指标均有改善,O组的改善比F组更为明显,O组的酸反流总计分95%(38/40)恢复正常(少于14分),高于F组的40%(12/30)。O组食管炎11例于第12周末均痊愈,而F组10例只痊愈5倒。结论与法莫替丁加西沙比利疗法比较,奥美拉唑治疗GERD具有症状缓解、完全缓解率高等优点,维持用药只需隔日服药1次,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法莫替丁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治疗中应用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法莫替丁加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慢性胃炎炎症控制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积分、炎症状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胃炎炎症控制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病情积分、炎症状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情积分、炎症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病情积分、炎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常规治疗),对病情分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两组急性脑出血病例分别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与传统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14、28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8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优于传统常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拉米夫定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4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利尿、保肝等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ST、ALT、白蛋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状况比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66.67%,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临床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苯海拉明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发作性头晕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发作性头晕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含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行川芎嗪活血化瘀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海拉明进行联合治疗,随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平均是(1.53±0.51)天,对照组为(3.27±1.78),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t=1.99),实验组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3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0.05,λ=0.457)。实验组和对照据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苯海拉明治疗后循环出血导致的头晕具有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尼莫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入院后均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通,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还原血红蛋白(Hb)、氧合还原血红蛋白(HbO2)、总血红蛋白(HbT)等大脑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FDS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大脑血红蛋白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1日~2017年10月11日我院收治的14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其中单号患者均采用盐酸雷尼替丁进行治疗,作为雷尼替丁组;双号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作为奥美拉唑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有效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变化情况。结果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雷尼替丁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时间为(6.54±1.84)d、治愈时间为(18.55±4.23)d,均短于雷尼替丁组的(15.41±3.22)d和(37.54±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奧美拉唑组患者的IL-2为(5.44±1.63)ng/L、IL-6为(15.08±8.33)ng/L、CRP为(2.11±1.12)mg/L,均低于雷尼替丁组的(8.68±1.40)ng/L、(33.22±7.94)ng/L及(4.26±1.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患者的VEGF为(102.50±8.01)pg/L、EGF为(302.33±10.27)pg/L,均高于雷尼替丁组的(81.75±8.61)pg/L和(229.54±10.44)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快速修复溃疡,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荐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9例,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19例,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2例烧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