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能值理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区域能值密度将各项消费项目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并以此来反映区域发展对区域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和评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足迹为1.74×106hm~2,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107hm~2,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反映出山东海洋经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更多还原
简介: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后(1994-2004)比运转前(1983-1993),年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a含量分别升高1.1℃和1.9mg/m^3;月平均有害赤潮(HAB)的发生次数也有增加;有害赤潮在1994年以前只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在1994年以后则全年都有发生;表层水温、叶绿素和有害赤潮发生次数都在5月份增加最明显。这些水环境和生态变化与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热排放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简介: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简介: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名字出自大海,她的生活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海洋体验和海洋观念是多维度的:其一,茨维塔耶娃因为普希金的《致大海》(Кморю)萌生了“去海边”(кморю)的强烈愿望,从自然力和诗性的体验中获取了海洋书写的题材与形象。其二,茨维塔耶娃认同“生命源于海洋”的观念,多次体验海洋的生命属性、物理属性(“含盐的海洋”),并在诗篇中借“海洋”表达生命的孕育与情感的苦涩。其三,基于大海的水平状态以及大海体现出的永恒、专政、神秘、恐怖与自我个体感知下的渺小、孤独、脆弱、无助,茨维塔耶娃不爱大海,甚至反抗大海。在海洋体验与海洋观念的支配下,茨维塔耶娃创作了一系列海洋诗篇,呈现了极具个人色彩的海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