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5年来的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采用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分析其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有效的术前护理使患者身体指标、心理状态达到手术标准。术后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黑矇、失语症状(13.3%),2例患者出现突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症状(6.7%),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反应(80%)。结论颈动脉是脑的门户,它的侵入性治疗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心脑并发症,严重的有脑卒中,甚至死亡。护理主要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瞳孔、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下肢血运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采用跨越腹股沟韧带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长段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有73例长段髂股静脉闭塞患者(包括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左髂静脉长段闭塞和31例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接受了介入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球囊扩张并置入至少两枚支架,支架远端越过腹股沟韧带。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肿痛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左髂静脉长段闭塞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组[(35±12) min比(62±12) min,P<0.05]。平均支架数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8.34(12~50)个月,总体累积一期、辅助一期和二期支架通畅率在6个月时分别为100%、100%和100%,12个月时为87.7%、95.9%和100%,24个月时为75.8%、85.1%和96.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断裂。结论跨腹股沟韧带支架置入治疗长段髂静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断的12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数字血管减影检测。观察组62例,采用CT血管成像检测。对两组患者血管诊断结果和检查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方面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闭塞方面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在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就诊于2019年10月10日~2022年5月30日疑似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全称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全称CT angiography,简称CTA),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效能、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检出情况。结果 (1)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检出情况: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DSA、CTA方式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2)诊断效能;CTA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一致性均较高,误诊率、漏诊率较低。结论 在诊断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价值较高,诊断一致性较高、符合率高等,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原因,为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97例头位梗阻性难产产妇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头位异常因素约占80.41%(78/97);产道异常产妇约为11.34%(11/97);宫缩乏力产妇约为5.15%(5/97);巨大儿因素约占3.09%(3/97)。78例头位异常梗阻性难产产妇中,41例为持久性枕横位,约为52.56%;32例为持久性枕后位,约为41.03%;持久性枕横位产妇剖宫产率约为48.78%(20/41);持久性枕后位产妇剖宫产率约为84.38%(27/3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持久性枕横、后位为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严密监测产程及胎头降低可以及时对头位梗阻性难产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 76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剖宫产组 46例,阴道分娩组 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头位梗阻因素、新生儿 Apgar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持续性枕后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而阴道分娩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产道异常、持续性枕后横位、肩难产,两组头位梗阻因素比较有差异( P< 0.05)。两组产妇均顺利娩出新生儿,剖宫产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05)。剖宫产组的围生儿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颅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 P< 0.05)。结论:明确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影响因素,及时确诊头位梗阻性难产,及时进行剖宫产分娩,可显著降低头位梗阻性难产对围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CD水平的变化,并应用VAS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等指标,评价比较“头八针”穴纽、西药组对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3)、西药组(n=30),分别予“头八针”,西药妙纳进行治疗,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头痛证候积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头痛频率、头痛发作次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在VAS评分、头痛频率、中医证候积分上均优于西药组,头痛发作次数、椎基底动脉血路速度改善方面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八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较西药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医学人文护理在隐匿性阴茎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有效性。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隐匿性阴茎患儿中,选取70例隐匿性阴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隐匿性阴茎患儿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叙事医学人文护理。结果:在焦虑情况方面,实验组在患儿焦虑评分、家属焦虑评分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7.14%,对照组满意度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隐匿性阴茎围术期中,行叙事医学人文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状况,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7例ASO(ASO组)和2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下肢ASO组贫血人数所占比率为43.8%,结甲组为7.1%(P<0.05);下肢ASO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结甲组(P<0.05);下肢ASO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结甲组(P=0.164)。结论下肢ASO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与下肢ASO发生呈负相关,纠正贫血是治疗下肢ASO的重要部分。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二头肌肌腱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治疗。结论减轻韧带的炎症和肿胀;增强肱二头肌和肌腱力量;预防断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联合侧支循环Tan评分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溶栓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比较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静脉溶栓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NLR、NIHSS评分、Tan评分及三者联合对静脉溶栓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1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年龄(67.73±11.91)岁,男性71例(60.2%)。转归良好组58例(49.2%),转归不良组60例(50.8%)。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的NLR、侧支循环Tan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优势比(odds ratio, OR)1.2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679;P=0.046]、基线NIHSS评分(OR 1.150,95% CI 1.037~1.275;P=0.008)、侧支循环Tan评分(OR 0.298,95% CI 0.0.160~0.556;P=0.000)与转归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NLR、基线NIHSS评分、Tan评分及三者联合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752、0.823和0.870。结论溶栓前外周血NLR、基线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Tan评分均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后转归,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脓性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指末节掌面的皮肤与指甲骨膜间有许多纵形纤维索,将软组织分类许多密闭小腔,腔中含有脂肪组织和丰富的神经末梢网。在发生感染时,脓液不易向四周扩散,故肿胀并不显著。但形成的压力很高的脓腔,不仅可以引起非常剧烈的疼痛,还能压迫末节指骨的滋养血管,引起指骨缺血、坏死。此外,脓液直接侵及指骨,也能引起骨髓炎。手指掌侧皮下脂肪组织聚集成球,有纤维间隔界于其间,将皮肤连于指骨膜和腱鞘,因此当损伤所致感染时,感染多向深层扩散,脓肿不很显著。又因手指远侧指纹皮下有纤维隔,使指腹皮下为一闭合性腔隙,因此脓液不易向四周扩散。指腹部皮肤坚韧,缺乏弹性,指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当感染肿胀时,指腹皮下腔隙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因感染多向深层扩散,直接侵犯末节指骨,易发生指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