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endoscopy,CE)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便于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CE检查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CE检查的受检原因为便血(32.7%)、腹痛(18.3%)、消瘦(14.2%),而中青年人CE检查的受检原因则为腹泻(51.3%),检查的完成率100%,腹痛患者小肠阳性诊断率为57.1%(8/14),以粘膜病变最为常见(33.0%);腹泻患者小肠阳性诊断率为71.8%(23/32),以粘膜病变最为常见(43.4%);消瘦患者小肠阳性诊断率为11.1%(1/9),肿瘤最为常见(100%);不明原因便血患者小肠阳性诊断率为76.0%(19/25),以血管病变最为常见(66.7%);老年、青中年小肠阳性诊断率比较无显著差异(61.3%vs58.9%,P>O.05)。所有受检者耐受性良好,胶囊均顺利排出。结论CE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以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为例,分析纳他霉素滴眼剂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4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7例。实验组患者使用的滴眼剂为纳他霉素滴眼剂。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滴眼剂为伏立康唑滴眼液。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复发率、治疗后的视力情况与治疗后的眼部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眼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的视力情况>0.3的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他霉素滴眼剂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对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参照组患者实行奥美拉唑治疗。而观察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对其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经联合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7.5%,观察组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参照组临床效果要少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为(2.54±0.72)、(2.42±0.38)、(2.34±0.48)、(2.27±0.63)、(2.65±0.49)、(2.12±0.43),较参照组数值有所减少,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讨论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MDR-TR治疗,而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肺结核得到有效控制的人数为38例,其临床治疗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中有效人数26例,治疗效率为65%,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效率要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15例,其发生率为37.5%,较试验组有所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肺部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6日收录的有关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308篇文献,纳入317个针刺处方,涉及173个腧穴,主要归膀胱经、胃经、大肠经、脾经。足三里、合谷、内关等均为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腧穴。特定穴中多使用五输穴。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常见部位为腹部、肛周、腰背部、膝部。腹部术后疼痛常用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足三里-内关”;肛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承山、长强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承山-长强”等;腰背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肾俞、环跳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阿是穴-环跳”“肾俞-环跳”等;膝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血海、梁丘等,二者配伍组合关联度较高。结论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多选取阳经穴位,以远近配穴、循经取穴为主,且注重特定穴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文献研究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年1月-2019年10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文文献,梳理并统计选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等数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及SPSS model 18.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针灸处方33个,穴位77个,穴位总频次达398次。其中单穴应用频次最高为合谷(23次),其次为外关(22次);选穴多属手阳明大肠经(87次)、足少阳胆经(68次);特定穴应用总频次达386次,其中频次最高为交会穴(123次);合谷与外关为核心腧穴且二者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首选合谷,上肢多选手阳明大肠经穴,下肢多选足少阳胆经穴,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