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引子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以下简称"十届国展")已经落幕了.和每一届国展一样,"十届国展"带给我们书法人的思索很多.有书法作品风格的思考,有评选机制的讨论,有评委结构的构成,还有代笔、抄袭等一些书法现象的批评,总之一个国展留给书法人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我觉得书法国展是普通书法爱好者实现自己价值、被社会承认的唯一的不二法门,不管怎么批评国展的弊端,我们目前由一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变为国展书家这一步是必须要去完成的.所以我们的讨论就是基于如何在国展中能有所作为?怎么样利用国展这游戏规则来完成自我的成功?这次我特别邀请了国展获奖高手叶华洲、黄继革、曹端阳、高昂、提俊丰五位(排名不分先后),和他们做了一个书面对话,看看他们对十届国展的认识和感受,听听他们对读者和书法人的一些建议,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十届国展"创作的.
简介:<正>当中缅两国人民以极其兴奋的心情热烈欢庆中缅边界条约签订的时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中缅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缅甸联邦电影周”也在这欢乐喜庆的日子里开幕了。这是中缅两国人民传统的友谊和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交往活动,在新的历史基础上的有意义的发展。中国和缅甸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国家,也是亲密的邻邦。我们两国边界山水相连长达两千多公里,因此我们两国的亲戚般的友谊和文化交往也是最古远的。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120年缅甸就派遣了第一个艺术团体来到当时的中国首都洛阳进行友好访问。以后这种友好交往更是与日俱增。直到十九世纪下半期,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这种亲戚般的友谊和文化交往才受到了损害。但是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割不断的。在两国人民从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以后,两国人民各自取得独立和解放以后,这种友谊又在新的基础上很好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它最明显的标志是我们两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在文化交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我们两国之间曾不断地相互派遣自己的文化艺术团体进行访问和演出。在电影方面,1957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亚洲电影周”上,我们第一次高兴地看到了缅甸影片《他的爱》,接着我国又放映了另一部缅甸影片、《人生》。这两部影片都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这些活动都直接有助于中缅人民传统友谊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简介:在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曲界三驾马车'之一的郑怀兴,多年来创作并上演了四十多部戏曲剧本。他的戏曲剧本尤其是历史剧以严谨的历史观、独特的人文承载、张弛有度的结构著称于剧坛。一、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全新解读'要腾出时间多认识几个古人',这是郑怀兴经常说的一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在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如何带着今情走进历史人物,这是郑怀兴剧作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笔下的很多历史人物,都摆脱了传统戏中
简介:“敦煌乐谱”自发现至今,中外诸多学者对其解读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逐步为学者证实的相对稳定的结论,是古代乐谱留给我们的宝贵信息,对深入了解唐宋音乐形态,尤其是音高组织形态(如调式、调高、调性等)特征,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以前辈学者解译敦煌乐谱及其他唐乐古谱的成果为基础,通过对若干译解谱例的宫调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当时音乐实践,从音乐理论和实践关系角度探讨唐俗乐二十八调的某些特征。笔者认为,敦煌乐谱等古谱研究应走进传统乐律学视野,与乐律、宫调、乐谱、乐器等研究形成良性互动,在唐宋音乐实践的大背景中阐明自身特征,共同深化中国古代音乐形态研究。
简介:《日本抒情曲三首》(1912—1913)是斯特拉文斯基初到当时西欧艺术活动的中心巴黎之后,在多元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借鉴日本文化元素所创作的作品(有钢琴与室内乐两个版本)。该作品是异国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其创作观念是通过音乐来描绘、表达日本和歌所给人无限遐想的意境,同时在技法上移植了日本古歌中某些音乐参数,使得作品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音乐风格。此外,作品也是对当时巴黎文化界呈多元交融现象有力的例证之一,客观地反映出巴黎艺术界群芳争艳、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