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估CT主观视觉评价法和客观测量肠壁最大密度相对强化值对闭袢性肠梗阻患者肠缺血并发症的诊断效能,探讨肠壁最大密度相对强化值测量法量化评估肠壁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闭袢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男46例,女36例,年龄19~78(52±18)岁。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分为肠缺血组(50例)和无缺血组(32例),其中肠缺血组又分为缺血坏死组(28例)和单纯缺血组(22例)。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其CT图像进行主观视觉评估,判断有无合并肠缺血;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名医师对肠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客观测量平扫、静脉期肠壁CT值最大值,并计算相对强化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缺血坏死组、单纯缺血组和无缺血组肠壁各期CT最大密度值及相对强化值差异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最大密度相对强化值对肠壁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观察者1和观察者2对肠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62.0%、87.5%、88.6%、59.6%、72.0%和58.0%、93.8%、93.5%、58.8%、72.0%。观察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47。肠缺血坏死组、单纯缺血组、无缺血组的平扫CT值分别为(53.7±9.7)、(45.7±7.2)和(44.7±7.0)HU,增强CT值分别为(60.5±10.1)、(65.0±11.6)和(87.0±15.8)HU,相对强化值分别为(6.8±8.4)、(19.2±12.4)和(44.7±16.2)HU,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两两比较,平扫CT值在肠缺血坏死组高于单纯缺血组和无缺血组,增强CT值无缺血组高于肠缺血坏死组和单纯缺血组,相对强化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扫CT值在单纯缺血组与无缺血组间、增强CT值在缺血坏死组与单纯缺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最大密度相对强化值<19.5 HU为界,诊断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74.0%,AUC为0.947;以增强CT值<66.5 HU为界,诊断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60.0%,AUC为 0.903。肠壁最大密度相对强化值对肠缺血的诊断灵敏度(96.9%)高于主观视觉评价法(62.0%、58.0%)(P<0.001)。结论CT肠壁最大密度相对强化值可量化评估小肠缺血状态,临床诊断闭袢性肠梗阻患者有无合并肠缺血较主观视觉评价法更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和尼莫司汀同步化疗对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恶性胶质瘤,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尼莫斯汀同步化疗,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后分别为85%以及50%,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可知P<0.05,差异性显著加强,因此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恶性胶质瘤在临床中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进行治疗,其效果良好,无较强的毒副作用,对于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R)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和对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确诊或拟诊冠心病的33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45~86(61.9±9.0)岁。所有患者接受CCTA检查并于1个月内进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采用DLR和混合迭代重建算法(HIR)重建CCTA图像。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选取不同的感兴趣区测量两种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以Likert 4级评分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1分,优秀;4分,不能诊断)。以ICA为金标准,计算基于DLR和HIR的CCTA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血流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共33例患者的123处病变纳入分析。DLR图像的噪声低于HIR图像(定义为主动脉根部CT值的标准差:18.12±3.66比24.19±5.71,P<0.001),CNR和SNR均高于HIR图像(主动脉根部CNR:43.83±23.73比26.38±9.69,P<0.001,SNR:26.66±7.83比21.23±8.65,P<0.001),主观评分优于HIR图像(1.12±0.41比1.46±0.60,P<0.001)。DLR与HIR对于诊断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血流梗阻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77.4%、78.9%和100.0%、63.5%、65.9%。与HIR相比,DLR图像上CCTA的假阳性病例减少3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DLR重建算法能够显著降低CCTA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DLR有助于提高CCTA对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血流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分析 2019年3至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均>50 mmHg(1 mmHg=0.133 kPa),且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经腔内超声重建相关结构后,应用盐水灌注压力导管在超声指导下放电消融。本研究共纳入HOCM患者9例,其中男6例,平均年龄(51.7±12.2)岁,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间隔射频消融术,手术时间为(152.2±31.9)min,放电时间(838.4±227.3)s;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复测LVOTG较术前有所下降(P=0.001),且均<50 mmHg;所有患者术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消失,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患者LVOTG保持稳定。本研究发现心腔内超声指导的室间隔射频消融可安全有效地降低HOCM患者的LVOTG,并可产生较持久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伴发第二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伴发MM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转归。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MM伴发第二肿瘤组以及恶性肿瘤伴发MM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初诊年龄、分型、分期、合并恶性肿瘤类型以及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差异。结果MM伴发第二肿瘤组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M(Q1,Q3)]61.5(56.8,68.0)岁,总生存期49.5(32,58)个月,自伴发第二肿瘤至死亡的时间12(4,21)个月。恶性肿瘤伴发MM组患者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64.0(57.0,71.0)岁,总生存期97(61,171)个月,伴发MM后至死亡的时间32(18,47)个月。诊断MM至发生第二肿瘤时间为37(18,50)个月,早于其他恶性肿瘤伴发MM时间[53(31,117)个月](P=0.016)。两组发生的其他恶性肿瘤类型不同,MM伴发第二肿瘤组中第二肿瘤占比高的是血液系统肿瘤(12/20,60.0%),而恶性肿瘤伴发MM组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占比较高(13/29,44.8%)(P<0.001)。结论MM伴发第二肿瘤或恶性肿瘤伴发MM均可能对患者的生存期造成负面影响;MM患者出现的第二肿瘤中血液系统肿瘤占比较高,而在伴发MM的恶性肿瘤中以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占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差异的微小RNA(microRNA),探讨小非编码RNA-376b-3p(miR-376b-3p)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并验证其对同源框蛋白D10(HOXD10)的靶向作用。方法通过HiSeq/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差异的microRNA表达谱及其靶基因和作用途径。小样本评估候选microRNA在高级别胶质瘤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采用U87胶质瘤细胞株分别转染对照抑制物、miR-376b-3p抑制物、对照模拟物和miR-376b-3p模拟物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实验、细胞迁移实验、血管形成拟态实验检测miR-376b-3p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率、细胞侵袭能力和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检测HOXD10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评估miR-376b-3p对HOXD10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筛选到高级别胶质瘤血清外泌体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microRNA个数为144个。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富集到局灶性黏附、肿瘤蛋白多糖等参与胶质瘤调节的通路。小样本验证发现miR-376b-3p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下调(P<0.01),对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5(P<0.01)。MTT实验显示转染后48~96 h,miR-376b-3p抑制物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转染后48、72 h时,miR-376b-3p模拟物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miR-376b-3p抑制物组穿膜细胞数量高于对照抑制物组,miR-376b-3p模拟物组穿膜细胞数量低于对照模拟物组。miR-376b-3p模拟物组的血管形成数低于对照模拟物组。miR-376b-3p抑制物下调了HOXD1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iR-376b-3p模拟物上调了HOXD1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miR-376b-3p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下调,而上调miR-376b-3p后能够降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血管形成拟态的形成,同时能增加HOXD10的表达,有望同时抑制两种形式的血管形成,成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新的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蛋白(BET)家族编码基因胚系罕见变异与中国部分地区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溴结构域蛋白2(BRD2)、BRD3、BRD4基因设计捕获探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以及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募集的1 67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 661例非肿瘤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靶向测序。根据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ATK)最佳实践指南进行变异检测分析,采用ANNOVAR、VEP软件进行注释,筛选BET家族中胚系罕见变异。为了确定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检索其致病性的临床和实验证据,并采用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变异的致病性。以Fisher′s 精确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变异率的差异,采用SKAT软件将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 673例肿瘤患者中,男911例,女762例;年龄(57.9±11.7)岁;肺癌1 111例(66.4%),肠癌266例(15.9%),乳腺癌186例(11.1%),食管癌或胃癌110例(6.6%),同期招募非肿瘤对照1 661例,其中男821例,女840例;年龄(44.5±13.9)岁。BRD2基因中共有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且这4个变异仅存在于17例肿瘤患者中。从肿瘤患者和非肿瘤对照中共筛选出5个存在于BRD3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以及8个存在于BRD4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1.02%(17/1 673),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4.81~+∞,P<0.001]。BRD3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24%(4/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2/1 661);OR=1.99,95%CI:0.46~10.47,P=0.690]。BRD4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18%(3/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6/1 661);OR=0.50,95%CI:0.14~2.08,P=0.340]。进一步将“华表计划”中国人群全外显子测序数据集用作对照,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变异率为17/3 346(0.51%),明显高于对照[0.07%(3/4 154);OR=7.07,95%CI:2.32~22.83,P<0.001]。17例携带BRD2基因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患者中,肺癌9例,肠癌6例,乳腺癌1例,食管癌或胃癌1例。BRD2基因在肺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81(9/1 111),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3.95~+∞,P<0.001];BRD2基因在肠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2.26%(6/266),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9.03~+∞,P<0.001]。携带BRD2基因罕见变异的患者具有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47.0±7.4)比(57.2±12.1)岁,P=0.017]。结论BRD2基因可能是肺癌、肠癌的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携带BRD2基因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具有更高的肺癌、肠癌发病风险以及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