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高温限电、自然灾害,通货膨胀、消费低迷、失业增加、出口拐点等一系列突发情况和经济问题涌现,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针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宏观环境和逐渐“失灵”的宏观政策,党中央提出了宏观经济跨周期调控的新模式,并研究提出精准调控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积极应对内部压力和外部风险。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借鉴中国的制度优势,实行经济政策范式转换。
简介:“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加大,但针对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及其机制的探讨,学界并未展开。为此,本文从实证与理论两个角度研究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Max-share方法的结构向量自回归识别技术,本文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产出和物价水平显著下降,从而表现为负的需求冲击。随后,本文将政策不确定性引入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定量分析显示:(1)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实证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产出和价格波动分别约10%和15%;(2)公众对政策的预期会显著增强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3)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以及劳动供给弹性变小(刘易斯拐点之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将不断增强。
简介:摘要: 本文研究了宏观经济指标对楼市情绪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了宏观经济指标与楼市情绪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不同宏观经济指标对楼市情绪的影响程度。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有望揭示宏观经济指标对于楼市情绪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一个准确可靠的预测模型,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此外,通过对模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有望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市场预测和决策制定提供更大的参考价值。
简介:自1981年以来,IFC(国际金融组织)为中国输入的资金累计达273.51亿美元,占外资总流入的5.34%.其中,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是向中国提供最多贷款的两个多边发展机构.到底IFC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吸引国内外私人投资是否产生影响?如何从定量角度对此作一个宏观评价?本文应用援助性贷款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定量方法上的创新,首次试图利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IFC对华贷款项目的经济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研究表明,利用IFC贷款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的正面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私人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FDI)均产生了很强的引致效应,贷款投资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在中西部地区,IFC贷款是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对缓解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起着均衡作用,在东部地区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直接促进私人投资和FDI,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作者还对如何有效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提出建议.
简介:20世纪90年代,笔者撰写了不少经济学学术书评,评论过当时出版的一些比较优秀和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并结集出版了《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及其修订版《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笔者也博得了一个“批评家”的雅号。但是,随着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浮躁起来,好的著作不多,像样的书评更少。一些人请我写书评,有的被婉言谢绝,一些应诺的评论之作,也以批评为主,比较尖锐的,如:2002年写的《金融托管:理论与实践——兼评(金融托管经典案例研究)》(2005),《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制度分析的最新发展与(制度经济学三人谈)》(2005)。最近,读了王曦的大作《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总需求》,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觉得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必要予以评介。一方面对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给以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讨论一下经济研究的道路和方法问题。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实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利用2008年至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收紧会增加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而货币政策宽松则能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这一结论对于我国银行业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商业银行自身特征对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和存款规模越高时,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就越低,而贷款规模越大,则贷款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就越高。这一结论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银行业在未来的经营和管理中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以更好地支持银行业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