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不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年均径流量大小顺序为裸露地〉柑橘园〉锥栗林〉杉木林,年均土壤流失量大小顺序为裸露地〉锥栗林〉柑橘园〉杉木林;2)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量影响高于对径流量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及土壤流失量与各降雨强度指标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但各指标的拟合相关程度不同;3)裸露地(对照)土壤流失量与I10相关最高,锥栗林土壤流失量与I30和I60相关最好,柑橘园土壤流失量与I30相关最好,而杉木林土壤流失量与降雨强度相关极弱;4)裸露地、锥栗林和柑橘园径流量与I60和I30相关较好,杉木林径流量与降雨强度相关极弱;5)各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与Iave相关均很弱。

  • 标签: 水土流失 降雨强度 土地利用方式 闽北
  • 简介: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是残疏林补植,其他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 鲁中山区
  • 简介:采用光合作用光响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栾树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栾树适用及栾树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3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栾树光合光响应过程,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拟合在光抑制条件下光响应过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要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2)栾树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适宜范围较广,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1.5%~93.3%范围内,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相对较高,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600~2000μmol/(m2.s)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能获得较高水平。

  • 标签: 栾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光响应 光响应模型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采用计算分形维数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植被恢复初期,土壤〉10mm粒级团聚体含量在0~20和20—40cm层次均较高,含量为331.4~525.6g/kg。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10—7、7~5、5~3、3~2、2—1mm粒级团聚体绝对含量下降差异不明显。1~0.5、0.5-0.25和〈0.25mm小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7a)较高。2)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5mm粒级水稳团聚体含量相对下降很快,恢复7a之后,大粒级土壤团聚体表现为上层含量比下层含量低趋势。相对于干筛结果而言,土壤水稳团聚体粒径分布更为均匀、稳定,恢复7a之后土壤〉0.25mm团聚体含量占到40%~50%,而〉5mm土壤团聚体则占10%~2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由大团块向小颗粒土壤团聚体转换,粒径分布更为均匀,土壤结构逐渐改善。3)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表层2.75~2.86,表下层2.77—2.89,变化范围小,20~40cm土层分形维数大于0~20cm,恢复植被可使土壤分形维数降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 标签: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 简介:为了研究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间关系,以侧柏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设置4个水分梯度(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测定其叶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叶温和非光化学淬灭升高;初始荧光F0总体上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表现为下降.参数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日变化曲线为凹形,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凸形.可知干旱胁迫导致PSⅡ电子传递效率降低,降低了光能利用率,影响其光合作用.

  • 标签: 侧柏 叶温 叶绿素荧光 水分胁迫
  • 简介:利用长汀县2000年和2016年LandsatTM影像土地利用类型解译结果,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法分析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并重点分析耕地、林地和园地在不同高程、坡度上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6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园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和园地。未利用地和耕地转变速率最快。随着海拔升高,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在800~1000m高程带变化较大;耕地和园地面积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主要分布在小于600m区域。林地在6~15°内面积增加最多;耕地在15~25°坡度范围内变化最大;园地在高海拔和高坡度地区出现面积增加趋势,需加强对山地开发监督。

  • 标签: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分布 高程 坡度 长汀县
  • 简介: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新路,截至2005年底,丰村小流域完成营造水土保持林156.9hm^2(含补植127.5hm^2),保土耕作45.4hm^2,封禁治理1027.6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4km^2,治理程度达83.44%,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1678t/km^2.a降低到500t/km^2.a,小流域水保措施蓄水能力71.07万m^2/a,拦泥沙能力达3.55万t/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达81.04%。主要做法是:成立机构、落实专人专管,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制定措施,全面开展综合治理。

  • 标签: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建设管理
  • 简介: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和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两大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试点流域“双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和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和灌溉)系统工程发展模式。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共同影响下,洪涝与干旱概率增多,加重了治水工作任务新情况下,商议其对策。

  • 标签: 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 龙头水库群 三大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
  • 简介: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精度受空间参数精度影响。提升空间参数精度能较为精准描述流域空间特征,也会使空间数据量冗增,甚至影响模型运行效率。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例,分析DEM、子流域划分、土地利用、土壤、降水站点等空间数据精度对模型模拟精度影响。结果表明:1)对不同对象(流量、泥沙、营养元素等)进行模拟时,大多数空间数据分辨率阈值不同,分辨率超出阈值可能降低模型模拟精度;2)DEM分辨率降低,泥沙和总磷(TP)模拟结果相对误差明显增加,而流量和硝态氮(NO3-N)模拟结果变化极小;3)DEM分辨率达到一定精度后,进一步提高并不会使地表径流模拟精度得到改善,低分辨率DEM获得坡度较小,这会降低模型对流量模拟,模拟洪峰径流产生滞后现象;4)子流域划分对流域产流模拟影响较小,而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数量对流域上游产沙量影响较大,而对流域出口处泥沙荷载影响较小;5)土地利用和土壤图精度主要通过影响模型中HRU生成数量而影响模拟结果;6)地表径流模拟上,能够体现对地表径流贡献较大局地降水事件分布式降水数据要比利用气象站点获得降水数据模拟结果精度要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模型开发、利用、改进提供参考,提高模型模拟精度。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SWAT 数据质量 分辨率 水文模拟 空间数据
  • 简介:为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统计数据,并分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发生19次厄尔尼诺事件与15次拉尼娜事件,且均在夏季爆发频率最高。(2)厄尔尼诺(ElNino)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较正常年份偏少,但强度偏强;(3)拉尼娜(LaNina)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偏多,但强度偏弱。

  • 标签: 厄尔尼诺事件 台风 拉尼娜事件 华南地区 强度
  • 简介:在北京市发展过程中,高速增长的人口总量使北京市正遭遇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发展困境.通过分析2004-2011年北京市人口以及水环境相关数据,研究人口变动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市人口从2004到2011年增长了115万人,外地入京人口增长了484.3万人,年均用水量增加了近1.41亿m^3,高速的人口发展是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总量连年增长根本原因;2)2011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仅为59.1万人,不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1/1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尚不足第三产业1/3,第三产业取代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城市经济支柱;3)8年间,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减少了8.4m^3,人均年农业用水量减少了37.7m^3,人均年工业用水量减少了27.1m^3,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北京市人均年用水量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途径.

  • 标签: 人口总量 流动人口 水资源利用 产业结构
  • 简介:堰塞湖是灾害链重要环节,对灾害链演化起着关键控制作用。本文结合汶川地震典型堰塞湖灾害链实例,分析了堰塞湖在灾害链演化过程中四个关键控制作用:堰塞湖使灾害链加长、提供水源、降低演化条件、扩展时空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堰塞湖灾害链断链防灾思路:评估、监测预报基础上应急处置,防治稳定后有效利用,最终达到灾害链综合防控与变害为利相结合目标。

  • 标签: 灾害链 堰塞湖 山地灾害 断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在对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数据库设计内容,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项目涉及项目区DEN、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诸多因子信息,累计达200GB。设计完成后数据库可以满足对水土流失海量监测成果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和有效地管理,便于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和大、中尺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 标签: 水土流失 GIS数据库 遥感监测 嘉陵江
  • 简介:在对2000-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与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基础上,引入敏感度分析模型,对2000年以来云南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动态关系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揭示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性特征。研究表明,2000-2003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程度小于0,为不敏感状态;2004-2005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程度为0.11,为低度敏感状态;2006-2012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程度迅速增大到35.68,为高度敏感状态,说明2006年以来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度很高,耕地面积较小变动会造成粮食产量较大波动。因此,严格区域耕地保护,实行耕地“补占平衡”政策对于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敏感度分析模型 云南省
  • 简介:在水土保持工程坡面水系沟道断面设计中计算洪水时由于采用不同公式,或同一公式应用不同参数,导致结果差别较大。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工程特点与实际,提出坡面水系工程沟道断面设计中洪水计算两种方法:较大面积修正推理公式法和较小流域雨洪计算公式法,以及一些常见注意事项,供设计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坡面水系 沟道断面 洪水计算
  • 简介:常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需求。为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为例,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为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技术优势,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导航找点难、信息采集过程繁琐、拍照定位精准度低等系列问题,探索了奥维地图与GIS结合在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工作中应用,包括基础数据源处理与导入、路线导航、点位查找、信息采集、位置共享以及内业成果处理等;提出了较为系统高效"无纸化"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应用实践,对奥维地图应用中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督管理等野外调查环节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奥维地图 GIS 野外调查单元
  • 简介:高速铁路为建设类线型工程,因空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多、土石方量大、渣土场多等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较重。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设计特点、项目组成、占地性质等,结合最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总结近年来高速铁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下高速铁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建议。

  • 标签: 高速铁路 水土保持 自主验收
  • 简介:为解决青海高寒区绿化植物栽培驯化问题,并为金露梅栽植科学管理及高寒区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金露梅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方法人为控制土壤水分条件,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金露梅苗木光合生理特征,研究金露梅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土壤水分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金露梅凋萎系数为4.02%左右;2)土壤水分对金露梅叶水势及光合作用影响具有阈值现象,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土壤含水量为20.83%,水合补偿点为4.38%,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时土壤含水量为13.82%;3)在砂壤土条件下,金露梅生长最适宜土壤水分环境为8.33%~12.71%,此范围内既可以维持植物基本生长所需,又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青海地区在金露梅盛花期(7月),在无降雨情况下,每2~3周补充一次水分能维持金露梅较好生长。2~3周持续干旱所造成伤害在灌水后可逐渐恢复,但连续1个月无任何供水会使金露梅死亡。

  • 标签: 水分胁迫 叶片水势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 简介:通过定位监测方法,研究红壤旱坡地3种不同耕种模式对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影响.结果表明:横沟+稻草覆盖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效果最好,其中花生产量达到3993.2kg/hm2,降水有效利用率达74.69%,水分表观生物利用率和表观经济利用率分别为0.6452和0.3119kg/m3,水分实际生物利用率和实际经济利用率分别为0.8607和0.4107kg/m3;横沟+植物篱效果次之;传统顺坡耕种方式最差,不仅不利于花生产量增加,而且还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推广横沟+稻草覆盖农作方式,以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耕种模式 红壤旱坡地 花生产量 降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