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思考肠气囊肿在非外科性气腹的诊治经验。方法:患者,男,67岁,因“确诊血管炎及肾功能衰竭2月余”入院,CT不排除结肠坏死穿孔可能,行手术探查后,康复出院。术中发现的肠气囊肿为腹腔游离气体的主要来源,通过该病例的治疗过程总结与肠气囊肿相关的非外科性气腹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积极予以抗炎、营养支持、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无菌换药等对症治疗后,一般情况逐步好转,康复出院。术后3月行肠镜检查提示:旷置性结肠炎,回肠造瘘术后改变。结论:肠气囊肿为临床罕见疾病,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依旧不明,而肠气囊肿破裂产生的气腹的确会给临床决策造成不小的难度,CT检查是明确气腹原因的有效手段,但做出手术的决定时依然需要排除非外科性气腹的可能性。
简介:目的:了解30年来该院收治的经细菌学确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为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1983—2012年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1983—2002年,共80例,B组:2003—2012年,共74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近30年来流脑发病呈低水平散发状态,无大规模流行。A组以0~5岁人群为主,占48.75%,B组以16~20岁人群为主,占41.89%。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其中以3~5月份最多见,占68.18%。B组患者平均年龄(15.78岁)高于A组(9.87岁),暴发型流脑发生率(18.91%)比A组(7.50%)为高,出现瘀点瘀斑比例(63.51%))低于A组(88.75%),出现意识障碍比例(43.24%)高于A组(26.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平均值(85.62%)高于A组(78.64%),且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44%,对磺胺药由2003年之前的30.67%耐药到2003年之后100%耐药。结论流脑发病总体呈低水平散发状态,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B组患者临床症状较A组为重,发病年龄高峰上移。治疗上以青霉素、头孢曲松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