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生成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健康牙齿及慢性牙周炎患牙PDLSCs,分组培养健康PDLSCs(H-PDLSCs)、炎症PDLSCs(P-PDLSCs)和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PDLSCs(T-PDLSCs)。培养7d后,采用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及全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线粒体生成及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PDLSCs相比,P-PDLSCs和T-PDLSCs组细胞线粒体和全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ERRα、PGC-1α、TIMM13、MFN2和抗氧化基因PRDX3与SOD2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RRα、PGC-1α、PGC-1β和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微环境显著提高PDLSCs氧化应激水平,抑制PDLSCs线粒体生成和抗氧化反应。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线粒体生成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法对釉质钙含量及表面微结构影响。方法:将72颗人离体前磨牙牙冠从中间分为颊舌两部分,随机取其中一部分为实验侧,另一部分空白对照,30颗用于内着色模型研究;42颗用于漂白实验,实验侧分别给予A组15%过氧化脲(CP)、B组15%CP与30%HP联合漂白、C组30%过氧化氢(HP),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观察和测量标本。结果:各组漂白后釉质中钙含量明显减少(P〈0.001),且A组与B、C组相比釉质脱钙最重(P〈0.01),B、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漂白因疗程短且釉质脱钙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漂白 牙釉质 扫描电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 简介: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作用在+Gz所致咬肌损伤中作用.方法:体重为200-250克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7只.A组用特制固定装置固定5min,B组固定于动物离心机转臂上,加速度曲线为梯形,G值增K率约为0.5G/s,+10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间隔+1Gz60s,连续5times/d,4d/wk.共3周.离心后测定咬肌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A组相I比.B组咬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SOD含量未见变化.结论:增多自由基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之间平衡失调在咬肌发生病理改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加速度 咬肌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GZ 病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250mT静磁场加载1、3、5、7d,考马斯亮篮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静磁场加载21d后,茜素红S钙染法检测矿化结节并计数。结果静磁场加载1d后,各磁场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ALP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静磁场加载3d后,125mT和250mT磁场组ALP活性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磁场加载5、7d后,各磁场组ALP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125mT和250mT磁场组ALP活性高于12.5mT磁场组。静磁场加载21d后,各磁场组矿化结节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可以促进成骨细胞ALP活性和矿化能力。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采用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尺寸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单个种植体及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情况,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分析种植体尺寸(包括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结果:不论单种植体修复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种植体直径变化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大,斜向载荷时更为明显;而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小.结论:建议临床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

  • 标签: 骨界面 种植体 下颌磨牙 种植修复 牙缺失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cells,hPDLcs)生物学行为影响,为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寻找合适培养基。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分别用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hPDLcs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三组细胞在游出成功率、增殖及矿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α-MEM促进hPDLcs增殖作用最强。α—MEM组培养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含量最高,与其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DMEM—LG组矿化结节形成个数最多且体积大。结论:α-MEM促进hPDLcs增殖,DMEM—LG促进hPDLcs分化。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培养基。

  • 标签: 人牙周膜细胞 培养基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在咖啡因人工唾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镍铬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及浓度为0.02g/L、0.20g/L和2.00g/L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指标。结果:以人工唾液中Icorr为参照、镍铬合金在0.02g/L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Ic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咖啡因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结论:一定浓度咖啡因可对镍铬合金产生腐蚀作用,对于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患者,饮用咖啡对修复体有一定影响,可适量饮用咖啡,但是不建议饮用浓咖啡。

  • 标签: 咖啡因 镍铬合金 腐蚀 电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疲劳强度影响。方法:收集18颗离体上中切牙,均分为3组。截冠后将根管壁预备为重度、中度、轻度3种不同缺损模式,用玻璃纤维桩修复样本后测试其疲劳强度和残余抗折强度。结果:轻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高,重度缺损组次之,中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低(P<0.05)。轻度缺损组残余抗折强度为383.80±138.94N。结论: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抗疲劳强度有一定影响。颈部根管壁薄弱会降低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疲劳强度。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粘接性树脂水门汀 根管壁缺损 疲劳强度 咀嚼循环
  • 简介:目的:针对老年人在临床种植牙修复过程中心理准备进行研究,探讨其心理因素对种植牙术后满意度影响。方法:临床采用调查表对246例平均年龄为65岁老年种植牙患者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老年种植牙患者大部分为被动接受,主动接受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被动接受,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对种植修复了解程度并不高,虽然心理接受情况各有差异,但其最担心是种植过程中疼痛,因此需要种植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以正常心态对待种植牙,提高种植修复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种植牙 临床 心理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疗效影响。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进行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24例患者25枚种植体,其中平台转移组12例(12枚种植体)、平台对接组12例(13枚种植体)。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通过拍摄临床照片和X线片检查,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ES)评估并评估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MBL),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台转移组与平台对接组均获得100%种植体存留率。平台转移组MBL为[(0.38±0.39)mm],低于平台对接组[(0.98±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3.5,P=0.002)。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PES分别为(9.33±2.61)和(8.15±1.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2.5,P=0.168)。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WES分别(6.83±1.59)和(7.15±2.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2.5,P=0.437)。结论采用平台转移和平台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进行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均可获得高种植体存留率和满意美学效果。平台转移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MBL,但其修复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美学 牙科 骨质吸收 平台转移 牙种植 红色美学指数 白色美学指数
  • 简介:目的建立肝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观察肝素应用对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水平及其细胞凋亡影响。方法取24只4周龄清洁级Sprague—Dawlev(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于腹部皮下注射肝素1U/g,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体积0.9%氯化钠溶液。4周后取大鼠右侧股骨测骨密度值。同时取下颌骨.沿正中联合分为两份。一侧颌骨及下切牙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行釉原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另一侧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行原位末端标~(TUNEL)染色,观察下切牙细胞凋亡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为(0.185±0.006)g/cm^2,低于对照组(0.196±0.011)g/cm^2;实验组下切牙釉原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强度为(0.0432±0.0043),低于对照组(0.0570±0.0096);两组骨密度及荧光强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见细胞凋亡发生,对照组可见个别成牙本质细胞及中间层细胞凋亡阳性着色。结论肝素可诱导大鼠骨质疏松。降低下切牙釉原蛋白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发生。

  • 标签: 肝素 釉原蛋白 凋亡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直流微电场对钛种植体骨结合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种植体模型,加载直流微电场,4周或8周后分别进行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测量,扭矩值测定,硬组织磨片分析。结果:实验组种植体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小梁间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及第8周实验组大鼠种植体平均旋出扭矩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周实验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种植体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升高明显(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加载电场后,骨组织向种植体表面延伸生长,高倍镜下可见其形态类似于"伪足"。直流微电场组其标本钙化及未完全钙化骨组织密集,与种植体附着密度大,骨质致密,且骨质成熟度高,而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稀疏,新生骨小梁间隔明显偏大,小梁间网格状结构明显不如实验组密集,骨成熟度及与种植体粘附程度均稍差。结论:直流微电场可增强SD大鼠胫骨种植体周骨密度,促进骨结合。

  • 标签: 动物实验 种植体 骨结合 直流微电场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白色念珠菌与主要致龋菌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9—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和学生119人,采集其口腔牙菌斑,用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表达,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8.6%(34/119),62.2%(74/119),10.9%(13/119)。变形链球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16/34,47.1%)低于白色念珠菌阴性者(58/8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r=-0.197,P=0.032)。发酵乳酸杆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与在白色念珠菌阴性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与变形链球菌可能有拮抗关系,与发酵乳酸杆菌无拮抗关系。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变形链球菌 发酵乳酸杆菌 龋病
  • 简介:由国家卫生部颁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是临床医疗工作中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一项法规性文件。该标准对医疗事故等级划分作了明确界定,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判定医疗过失是否为医疗事故,

  • 标签: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试行 口腔医学 临床医疗工作 国家卫生部 护患
  • 简介: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其产生可被多种因素诱导,包括高温、缺氧、重金属、氧化剂、乙醇、蛋白变性根据分子量大小可以将热休克蛋白分为五大家族:HSP110、HSP90、HSP70、HSP60及小分子量HSP(12000,43000).如HSP27。HSP生物学功能主要有在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必需蛋白质空间构象,维护细胞生命: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7 鳞状细胞 癌相关性 HSP90 口腔 小分子量
  •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可能导致邻近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三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瓣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影响目前尚不明。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可能与手术医师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 标签: 并发症 翻瓣设计 阻生牙 牙周探诊深度 第三磨牙手术
  • 简介:目的:运用群组研究方法.评估100名经牙周基础治疗和长期支持治疗牙周病患者20年后其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疗效和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将经过积极治疗(包括牙周手术、牙髓治疗和修复治疗)患者纳入牙周支持治疗项目,并要求患者每3~6个月复诊一次。对所有患者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初次就诊记作TO期.完成修复治疗后第一次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1期,T1期之后20年内最后一次进行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2期。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观察各种临床因素对于20年随访中修复基牙(PA)脱落危险性影响。结果:最终样本包括100名患者。在T1期,全部948颗修复基牙均与实验中原始样本相同。在经历20年随访后.有854颗修复基牙(901%)仍可行使功能.而另外41位患者(41%)94颗修复基牙(99%)在牙周支持治疗过程中脱落:其中98%失牙经历过牙髓治疗。牙根纵裂(48%)是失牙主要原因.而牙周炎症进展则占失牙原因31%。此外.年龄(P=0.002)、全13菌斑指数(P〈0.0001)、全13出血指数(P=00002)和副功能运动(P=0.0083)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可能性。在临床相关因素中.牙髓治疗(P=0.0082)、截根术(P〈00001)、多根牙(P=0.0005)和修复相关副功能运动(P〈0.0001)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风险性。结论:依从性佳患者经20年牙周支持治疗后.其固定修复治疗有很高成功率。

  • 标签: 固定修复 随访调查 治疗效果 牙周病 患者 牙周支持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术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经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例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标签: 内镜 咽旁间隙 肿瘤 经口入路 经颈入路 下颌骨离断术
  • 简介:目的:比较3种含漱液在口腔种植术后2周对口腔卫生维护效果。方法:将60例口腔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聚维酮碘组(PVP-I)、氯己定组(CHX)和精油组(EO),每组20例。术后2周分别用相应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2周时改良菌斑指数(mPI)和改良出血指数(mBI),填写视觉模拟量化表(VAS),评价含漱液使用感。应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患者种植术区邻牙龈沟液中具核梭杆菌(F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含量改变。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mPI与mBI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细菌含量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结果:种植术后应用含漱液2周,各组mPI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PVP-I组,EO组含漱液对黏膜刺激性更大(P<0.05),CHX组含漱液更容易造成牙面着色(P<0.05)。PVP-I组和CHX组中Fn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口腔种植手术后短期应用3种含漱液,均有助于维护良好口腔卫生。在患者使用感主观评分上,PVP-I优于CHX和EO。PVP-I对Fn有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口腔种植 聚维酮碘 含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