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药物相关性皮肤血管炎(DACV)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4年间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皮肤血管炎(CV)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CV患者中49例为DACV,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是抗生素(30例,61.2%)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5例,10.1%),其中抗生素类的β-内酰胺类所占比重最高(22例,44.9%)。临床表现中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约1/4有发热,38.7%有消化道受累,约1/2有关节受累,1/3有肾脏受累。实验室检查40.2%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4.7%白细胞升高,18.4%贫血,20.4%抗核抗体(ANA)阳性,16.3%类风湿因子(RF)(+),6.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24.5%冷球蛋白(+)。治疗中27例(55.15%)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及卧床休息后病情完全缓解,其余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14例)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5个月后9例患者病情复发。结论抗生素(主要β-内酰胺类)和NASIDs类药物是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除皮肤表现外,往往累及消化道、骨关节、肾脏等脏器。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和卧床休息后病情缓解,预后较好。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屏障修复剂(舒敏保湿特护霜)辅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评价其在皮肤屏障修护中的作用。方法将67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奥硝唑、左西替利嗪和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组辅以舒敏保湿特护霜外用,对照组辅以维生素E乳膏外用,疗程均为4周。22MHz高频超声测量面部皮肤厚度和回声密度结果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面颊部皮肤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皮肤厚度分别为(2526.95±172.81)μm,(2049.96±165.90)μm和(1604.46±165.10)μm,皮肤回声密度分别为12.71±2.68,22.56±2.61和32.37±2.36。对照组面颊部皮肤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皮肤厚度分别为(2602.01±117.18)μm,(2240.01±106.91)μm和(1954.67±109.91)μm,皮肤回声密度分别为12.73±1.98,19.94±1.87和26.52±1.80。正常组面颊部皮肤厚度与皮肤回声密度分别为(1526.85±118.76)μm和35.76±5.28。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颊部皮肤厚度和皮肤回声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面颊部皮肤与正常人相比皮肤厚度明显增厚,皮肤回声密度减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舒敏保湿特护霜辅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有修护皮肤屏障功效。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商环治疗包皮过长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出血情况及术后美观度这几个方面对以上两种术式进行比较。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在其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上比商环治疗包皮过长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出血情况与外形美观度上与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商环治疗包皮过长都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的特点,但在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及出血情况及疼痛情况两者存有一定的差异。
简介:目的观察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及外用保湿剂治疗,治疗组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6个月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随访治疗后6,12,18及24个月内皮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PASI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PASI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PASI较治疗3个月时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治疗3,6个月时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2,18个月时复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时复发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改善,随疗程的延长改善更显著;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复发率更低。
简介:目的探讨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SA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37岁。左手中指末端肿物半年余,触之疼痛。临床表现为左手中指见1个大小约0.5cm×0.3cm的淡红色的肿块。镜下观察肿瘤位于真皮,无包膜。肿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星形纤维母样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或杂乱排列,核分裂罕见,细胞无明显异型,可见丰富的纤细薄壁血管散在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CD34、CD10,阴性表达Desmin、SMA、MyD1、S-100、CD99、CKpan、CD68。结论SAF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
简介: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女不育不孕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45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457名为观察组,选取353名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及其353名配偶为对照组,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生殖道标本中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记录统计女性临床表现,采用CASA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入选男性精子活力。结果:观察组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为50.0%,男性解脲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为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及13.5%(P〈0.05);观察组男性向前运动精子、总活力及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加、腹痛及腰骶痛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对男、女不育不孕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应加强解脲支原体病原菌及药物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降低不孕不育率。
简介: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早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9例符合早泄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独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Ⅰ)、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对照组Ⅱ)和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3例,治疗4周,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量表(CIPE-5)评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ELT和CIPE-5评分,比较三组的积分变化、有效率、药物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1例患者因腹痛、恶心不能耐受,退出试验。三组均可达到延缓IELT、降低CIPE-5评分的目的。联合治疗组相比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P〈0.05),有效率方面比较,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早泄比单独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佳,且能达到减少帕罗西汀用量及药物反应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耻骨下区V—Y成形阴茎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耻骨下区V—Y成形阴茎延长术治疗阴茎短小症85例。结果:术后阴茎自然显露长度可延长3~6cm,随访2~3个月,阴茎无明显回缩,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满意;术后阴茎根部稍下移,自觉勃起角度降低,但仍〉90度;2例出现皮下脂肪液化,阴茎出现部分回缩;3例出现阴茎根部切口裂开;部分患者术后包皮水肿1~2个月后逐渐消褪。结论:耻骨下区V—Y成形阴茎延长术治疗阴茎短小症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人,235处白斑)及对照组(75人,247处白斑)。对照组予卤米松每日2次外涂;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火针每2周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6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内火针对于不同部位、类型、皮损面积、病程白癜风皮损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84.68%,对照组有效率为60.32%,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X2=36.03,P〈0.01);②火针对于面部白斑临床疗效最佳,对于手足部白斑疗效最差。病程愈短、皮损面积愈小,临床疗效愈佳。结论: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较好。皮损部位、类型、面积、病程等因素均对火针的临床疗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