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尿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常规产前检查的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糖耐量孕妇60例(正常糖耐量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尿碘、TPOAB、FT4、TSH水平,用HOMA公式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5.13±1.76)mmol/L,2hPG为(8.22±1.03)mmol/L、HbA1C为(5.97±0.35)%、空腹胰岛素为(14.38±2.75)mIU/L,胰岛素抵抗为(3.93±0.94),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尿碘为(134.2±13.8)μg/L、TPOAB为(7.38±0.81)IU/ml、FT4为(5.27±0.35)pmol/L、TSH为(2.63±0.40)mIU/L,尿碘、FT4低于对照组,TPOAB、TSH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TNF-a为(2.53±0.31)μg/ml、CRP为(7.42±1.10)mg/L、IL-6为(315.03±21.57)μg/ml、IL-17为(216.59±19.83)pg/ml,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尿碘、FT4水平与FB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P<0.05),TPOAB、TSH与FB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P<0.05);CRP、TNF-α、IL-6、IL-17与尿碘、FT4、TPOAB、TSH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简介:目的对新生化颗粒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14-26周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3年间甘肃省人民医院240例孕14~26周要求终止妊娠妇女的资料,按不同的引产和给药方式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6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2d,第3天阴道放置及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各200μg,1次/3h,期间冲服新生化颗粒2袋/次,3次/d至产后3d;B组:首日顿服米非司酮200mg,其余同A组;C组:首日顿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随后每隔3h口服400μg,最多4次;D组:常规依沙丫啶羊膜腔穿刺注射引产术。比较4组引产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引产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等指标。结果4组引产方式总成功率分别为98.3%、96.7%、96.7%、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7%)低于B组(11.7%),D组疼痛率最高(45%)(P〈0.05)。A、B组米索前列醇用量、引产时间、阴道出血量低于C组(P〈0.05),D组引产时间最长,阴道出血量最多(P〈0.05)。结论米非司酮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舌下、阴道联合给药,同时辅以新生化颗粒冲服的引产方法,引产时间更短,米索前列醇用量、阴道出血、疼痛率及不良反应更少。
简介: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中度贫血青春期功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屈螺酮组(采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和去氧孕烯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第1个疗程停药后:屈螺酮组血红蛋白[(96.4±16.5)g/L]与治疗前[(74.3±10.0)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去氧孕烯组[(96.0±10.2)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螺酮组月经评分〈100分率(82.7%,26/32)与去氧孕烯组(93.8%,3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疗程停药后:屈螺酮组点滴出血率(3.1%,1/32)与去氧孕烯组(9.4%,3/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螺酮组体质指数[(25.4±2.4)kg/m2]与治疗前[(25.4±2.5)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螺酮组复发率(9.4%,3/32)与去氧孕烯组(12.9%,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青春期妇女功血的止血、控制周期及减少月经量、控制体质量疗效肯定,患者依从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前者的异位内膜及其在位内膜、后者的正常内膜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VEGF蛋白及MVD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在子宫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5);HIF-1α与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1,0.683,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增生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均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的生成。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治疗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抬商患肢、合理饮食等,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并观察15天后膝关节屈曲度、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良好的系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下,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5天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均大于了90°,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平均患者们的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到了5-115°,优良率达到了98.8%。讨论系统的临床护理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帮助患者较好的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主诉,造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炎症等.及时地对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是很重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阴道B超、针吸、诊刮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本试验取2001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共109例,每位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分段诊刮术,其中31名患者在行分段诊刮前行针吸术,74名在诊刮的同时行宫腔镜检查.结果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4mm,无内膜癌和增生性疾病发生.针吸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与分段诊刮相似,均为66.7%.分段诊刮的病理和宫腔镜下诊断完全一致者占71.62%,有近30%漏诊.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71%.分段诊刮和宫腔镜结合对子宫内膜的病变检出率最高.结论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可先行阴道B超,如超声提示内膜厚度≤4mm,在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可免于分段诊刮,但应密切随诊.在子宫内膜厚度>4mm无高危因素下,可行针吸术代替分段诊刮.如阴道B超示有异常回声或存在高危因素,则应行分段诊刮和/或宫腔镜检查.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