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患者,其中行颈前路手术21例,行颈后路手术9例,行腰后路手术9例。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和疼痛程度,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1.80±2.81分;VAS为4.70±3.32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5年,平均3.5年。术后JOA评分为14.92±2.05分;VAS为3.31±2.3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理特点,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相关功能障碍和腰腿痛症状,避免一期手术引起的不必要手术创伤。
简介: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二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二次手术,一期将130°~170°极重度的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二期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期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个月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的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二次术后Cobb角为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cm,平均19.1cm。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的矫正率,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7~2013年收治的3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资料。后凸≤20°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并Cage融合内固定术(A组,共8例);后凸〉20°采用后方突出椎间盘摘除、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B组,共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38例均骨性融合。A组患者术后后凸角度无变化,B组患者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8°,改善为术后25°。2组患者VAS评分和DO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Frankel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7例恢复到E级。B组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FrankelD级16例恢复到E级,4例无明显变化。34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21例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凸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男性抑郁情绪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8例(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患者66例(对照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值,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睾酮(T)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两组抑郁评分,分析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的相关性,计算血浆IL-6、Cor、ACTH、T、NA、5-HT的水平,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骨质疏松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年龄和体重指数均无差别。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2);骨质疏松组血浆IL-6、Cor、ACTH、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睾酮(P)和5-HT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男性抑郁情绪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的差异,及tHcy与两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的骨折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袢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袢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5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21~75岁,平均(37.12±13.21)岁。交通意外伤30例,摔伤16例,另2例为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肩锁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肩关节功能评估时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活动能力。术后Constant-Muley评分,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组术后6个月总分平均为(93.8±1.9)分,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组术后12个月总分平均为(92.3±2.0)分。结论用带袢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
简介: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通过X线片测量Cobb角评估畸形及固定、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30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塌陷椎体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前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截骨术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有效疗法,其安全性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髓腔固定(34例)、“8”字交叉固定(30例)及经双皮质固定(32例)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19~49岁,平均35.5岁。按Wadsworth分型,Ⅱ型55例,Ⅲ型36例,Ⅳ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96例患者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并发症比较,“8”字交叉固定组与经双皮质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少于经髓腔固定组(P〈0.05)。三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按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8”字交叉固定及经双皮质固定较经髓腔固定术后并发症更少。
简介:目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18例25椎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其中男性6例9椎,女性12例16椎;年龄65~88岁,平均73.4岁;压缩椎体分布:T10椎体1椎,T11椎体5椎,T12椎体9椎,L1椎体7椎,L2椎体3椎。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观察: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本组有5例6椎出现椎体前缘渗漏,4例4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1例1椎椎前及椎间隙渗漏,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25例51个椎体(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侧组22例45个椎体(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侧穿刺组每个椎体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单侧穿刺组51个椎体中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侧穿刺组45个椎体中1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手术时间、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岁(16~86岁).骨折分类:Colles′骨折36例;Barton骨折10例;Smith骨折4例.手术方法C臂X线透视下手法整复满意后,由桡侧向尺侧作经皮3~4根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63例,5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9个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3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占92%.结论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损伤小,缓解疼痛好,康复锻炼早,功能恢复满意的手术,且合并症少,医疗费用低,毋须住院.也是一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1例、T1220例、L133例、L212例,为L1,21例和L2,3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