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IPMT)的临床表现,提高对IPM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3月至2008年9月间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49例IPM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比较分析良性、交界性、恶性IPMT的临床表现。结果49例IPMT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11)岁。良性19例,交界性9例,恶性21例。3类IPMT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烟酒史、胰腺炎发作史、糖尿病病史,是否存在腹痛、腰背部放射痛、腹胀、腹泻、消瘦等症状,血CEA、AST、ALT水平,肿瘤位置及肿瘤分型上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黄疸、术前CA19-9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直径、主胰管直径、囊性肿瘤内是否存在隔膜、附壁结节的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IPMT术后5年有1例病死,1例复发;交界性和良性IPMT有1例复发,1例因其他疾病病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IPMT临床特征存在一些差异,需综合判断进行鉴别。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偏低浓度血镁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3月至7月对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2515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血检测血清镁、胰岛素、肝功能、肾功能、空腹及OGTT2h血糖(2hPG)。分析人群血镁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①在血镁的参考范围内。2hPG、2h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在血镁四分位分组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趋势P〈0.05);⑦在血镁参考范围内,与上四分位组(0.96-1.30mmol/L)相比,第3四分位组(0.92-0.95mmol/L)、第2四分位组(0.88-0.91mmol/L)和下四分位组(0.62-0.87mmol/L)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是1.03(0.74-1.45)、1.45(1.04-2.08)和2.54(1.89-3143)(趋势P〈0.01);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3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OR(95%CI)分别是1.11(0.75-1.66)、1.61(1.08-2.401和3.22(2.23-4.641(趋势P〈0.01)。结论:上海郊区40岁以上人群中,正常的低血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导致频繁的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这种夜间间歇低氧和睡眠结构破坏与紊乱,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0SAHS)可导致昏迷、猝死,除严重心律失常外,急性呼吸衰竭也是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证实,未经治疗的重度OSAHS患者睡眠中猝死的危险性增加.睡眠呼吸暂停使呼吸衰竭更易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上海市嘉定区纳入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其CIMT值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两侧CIMT中较大值的相关性。CIMT≥0.7mm定义为CIMT增厚。结果:纳入受试者共2496名。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3.59±1.34)×109/L,CIMT平均为(0.58±0.12)mm。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四分位水平的升高,CIMT增厚的患病率亦随之升高(趋势P=0.000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β=0.000511,P=0.0018)。校正全部因素后,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增高,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且中性粒细胞计数的第4四分位组(〉4.238×109/L)相对于第1四分位组(≤2.671×109/L),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增加55%[比值比(OR)=1.55,95%可信区间(CI):1.13~2.14,P=0.0006]。结论:中老年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CIMT增厚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粒细胞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SF-36)、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MCD)、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SEMC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EMC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SS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常规心理干预比较,精细化心理干预能更有效提高MHD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度,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化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在限制性心肌病(RCM)患者中血浆B型利尿肽(BNP)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例经过组织活检确诊为RCM的患者。将临床、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指标与血浆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CM患者血浆BNP水平为(792.3±1045.9)ng/L。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和药物治疗无显著相关;而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即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r=0.46)、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r=-0.59)、等容舒张时间(r=-0.45)、组织多普勒成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峰值(r=-0.45)和E/E′比值(r=0.86)有显著相关性(P〈0.05)。BNP与右心导管测定的右心房压力(r=0.45)、右心室舒张末压力(r=0.56)和肺动脉楔压(r=0.46)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二尖瓣E/E′是BNP唯一的独立相关因素(β=0.69,P〈0.05)。结论RCM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而且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以及右心导管测定的右心室舒张压力显著相关。
简介: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心血管危险因素、Framingham积分之间的关系。评估baPWV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4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8例)与非冠心病组(96例),非冠心病组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46例)、危险因素组(50例)。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三组之间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校正年龄后,三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aPWV与多重传统危险因素正相关。其中,年龄、收缩压为baPWV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影响相当。baPWV与Framingham积分正相关(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baPwV对冠心病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944。结论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