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婚前梅毒检查,了解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感染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我院婚前医学检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参与婚前检查的检查者之中查出梅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检出早期梅毒的进行分析治疗,采用青霉素滴注的方法。并要求其在治疗后的1、3、6、9以及12个月后回院复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检测出早期梅毒的检查者有80例,约占总检查人数的4‰左右,其中男45例,女35例,婚前梅毒患者在检查者中占据比例虽然不是很高,但仍需引起注意,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转阴者高达64例,占80%,其余病例仍在回访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医学检验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孕前实行梅毒检测,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有效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对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0日),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分别实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2.75±1.02)109/L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2.25±3.51)mg/mL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6.81±2.12)109/L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5.20±1.17)mg/mL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能早期明确患者疾病,为儿科感染性疾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2月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样本700例,将其根据不同质量控制方法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研究组实施加强质量控制,对两组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合格率以及差错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1.43%和28.57%,研究组分别是94.29%和5.71%,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不仅可以确保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工作不断推广和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 1500例次住院患者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医护维度的事件上报数据结合分析,对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上报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本次 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 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 147人,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 156次,发生率为 10.45%。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 59.62%( 93/156)。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 P<0.05)。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结论:对于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认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报处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外科应当关注围手术期治疗的各项医护工作,在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判断更好的治疗方式。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判断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的对比上,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几项指标上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出现了1例肠梗阻,1例盆腔粘连和1例性功能问题;对照组出现了2例创口感染,3例肠梗阻,2例盆腔粘连和3例性功能问题,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的5.3%也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7.5%;在疗效数据对比方面,观察组出现了3例病情复发和3例子宫异常,完全缓解的患者占到了89.5%;而对照组出现了6例病情复发和7例子宫异常,完全缓解的患者仅有77.2%。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患者的痛苦情况更低,能够有效促进术后的恢复,因此该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被推广使用,提升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和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支撑骨笼协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80.77%,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2164,P<0.05)。结论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和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支撑骨笼协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两种方法比较,后者疗效更高,值得优先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胰腺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或入住病患中筛选出98例胰腺癌病患,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STAT1和MMP-2表达情况;两者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时间的Cox函数分析。结果在98例胰腺癌的研究对象中,STAT1高表达48例,MMP-2高表达53例,临床资料中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STAT1和MMP-2蛋白的表达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STAT1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r=-0.51,P<0.05)。经Cox函数统计,STAT1与病患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结论STAT1低表达与MMP-2高表达对胰腺癌有重要作用,可用于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2例,其中65例证实有转移,37例无转移。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抽其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D-二聚体和凝血全套的检测。结果(1)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发生转移的肺癌患者PLT、D-D、FIB分别与未发生转移的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肺癌患者的PLT、D-D、FIB的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