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糖尿病患者10年期间各类并发症、合并症、死亡的发生情况,总结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慢性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情况,并于2012年1月再次进行调查,总结两次调查数据。结果98例糖尿病患者中10年期间共死亡14例,病死率为14.29%;并发症症状、合并症症状2002年数据明显低于2012年数据,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现阶段,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率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并未显著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症状。需要从控制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角度入手,更加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居民以肿瘤为根本死因的特征。方法利用2008年1月1日到2012年6月30日本地区居民死亡登记信息,分析以肿瘤为根本死因病人的年发生率分布区域、实际死亡年龄段和死亡地点分布、以及肿瘤分类等。结果以肿瘤为根本死因的年发生率为25.54/万,有集聚倾向,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851,60~80岁占比很大达57.09%,死亡在家中比例明显达94.4%,前三位疾病分别为胃癌、肺癌、肝癌,共占48.1%。结论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重点的社区肿瘤防治与服务工作已刻不容缓!持之以恒、科学引导村居民健康的膳食习惯和控制“吸烟”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艰巨责任。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选用smith&nephew公司提供的股骨近端重建钉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15例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均手术采用(smith&nephew公司)提供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依据Harris评分,除1例未作评分,14例平均83.2分,良3例,较好7例,好4例。所有病例中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无髓内钉断裂。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技术治疗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出血少,创伤少,固定坚强,早期活动,结果令人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压疮患者,根据压疮分级标准选择病例,有68例患者符合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实行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三个月的观察发现采用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组患者压疮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首次压疮的时间比对照组来的迟(P<0.01)。结论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突出处,如果长期卧床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所引起,本次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起到防止压疮的发生,使压疮发生时间推迟,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降低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项目小组,统计2015年1月—12月全年股动脉穿刺的例数,针对出血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并落实。结果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由1.51%降低至0.50%。结论运用PDCA程序,有效降低股动脉穿刺术后出血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骨折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压疮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以来收治的87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85±0.36)高于对照组(6.12±0.01),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3.0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几率,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对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组织实施,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原来的3.61%降至现在的0.77%,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实施,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以“护理质量安全月”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此次活动主题“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制定门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各项护理工作。结果开展“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月”活动能有效的促进门诊护士护理理论、护理技能、人性化服务及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门诊的护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的创制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用不锈钢片卷制成三分弧缺型膀胱造瘘器并应用于临床。将116例需行膀胱穿刺造瘘患者分成3组。观察组G0(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41例,对照组G1(一次性可剥离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38例,对照组G2(半周型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37例。手术操作时使用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或半周型膀胱穿刺造瘘器携带导尿管,从切口垂直刺入,尿液溢出后,将导尿管自缺口处偏出,拔除造瘘器。充盈气囊后固定导尿管。一次性可剥离膀胱穿刺造瘘器,按说明书操作,实施手术。术中准确记录膀胱穿刺造瘘操作所需时间及尿外渗液体量。结果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组、一次性可剥离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半周型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5±8.6、55.8±8.3、54.3±7.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0.141、0.889,P=0.379、0.889、0.324),尿外渗液体量分别为(136.1±11.2、140.2±8.9、145.1±9.1)g,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2.040,-4.362,-2.246,P=0.048,0.000,0.031)。各组造瘘时间并无差异,但观察组尿外渗液体量更少。结论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制造简单,可反复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减少尿液外渗,安全性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韶关地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型别、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反向点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基因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检测3种HBV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韶关地区206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C型为主69.42%(143/206)、B型11.17%(23/206)、D型7.28%(15/206)、B+C混合型5.83%(12/206)、C+D混合型5.34%(11/206)、B+D混合型0.97%(2/206)。基因型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与其它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基因型阳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大于1×106(copy/ml),各基因型阳性组与基因型阴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基因型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B、D、混合型(B+C型、C+D型、B+D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