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冠脉三支病变合并心衰(C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冠脉造影三支病变合并心衰的住院64例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照《慢性心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酌情使用硝酸脂类、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8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14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钠(BN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冠脉三支病变患者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冠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91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服用10mg剂量的32例,B组服用20mg剂量的29例,和C组服用40mg剂量的30例;随访半年至1年后,对比前后冠脉斑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法及方差分析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中斑块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具有和常规剂量、大剂量同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很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48例最终确诊为ACS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IMA水平,定量测定CK-MB、cTnI。通过绘制IMA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判定最佳临界值。测定IMA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均值为76.47±12.28U/ml,(P<0.01)。根据ROC曲线,当Cutoff值为69.54U/ml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75.0%、90.0%、94.7%和60.0%,曲线下面积为0.892。48例ACS患者中,入院即刻IMA测定值水平超过最佳Cutoff值者为36例,阳性率达75.0%,而同步测定cTnI阳性者仅为5例,阳性率为10.87%,CK-MB阳性者仅为6例,阳性率为13.04%,IMA与其他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A是诊断ACS的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奥扎格雷钠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3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78例(56.5%),女性60例(43.5%),年龄23-65岁,平均35.13±3.45岁。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奥扎雷格钠组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患者加用奥扎格雷钠80-160mg/d溶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滴注。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等量(即80-160mg/d)的奥扎格雷钠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剂后,症状逐渐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可有效地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疗效确切性,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3-09至2014-04期间在我院行CAG的胸痛患者1022例,其中CAG证实最大狭窄≥50%者758例,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累及冠脉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单支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而发生多支病变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p=0.014);单支病变中以LAD最常见,双支病变累及冠脉依次为RCA+LAD>LAD+LCX>RCA+LCX,且其构成在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的平均年龄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1)。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显示无论男女,青年组发生单支病变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01),而老年组发生多支病变的比例均较中年组及青年组高(p=0.013,p=0.002),各年龄组患者累及冠脉血管的情况相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男女,均以LAD病变最常见。女性以单支病变最常见,男性以多支病变更常见。随着年龄增加,病变程度亦相应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对支架内血栓事件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入选复杂冠脉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5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出院1月,3月,6月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替格瑞洛组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死亡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复杂病变患者,替格瑞洛可以更好地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在冠脉造影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6例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迫器去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与对照组的6例有显著差异(P<0.O5)。结论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256层CT在儿童先心病冠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先心病患儿50例,按照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有冠脉病变组与无冠脉病变组,每组各25例,采用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进行检查。结果50例患儿在正常心率下扫描,图像质量三级37例,图像质量二级11例,图像质量一级2例,未出现图像质量0级。冠脉病变组的25例患儿经过手术证实共有76处异常,通过256CT扫描检查发现72处异常,检出率为94.73%。256层CT对儿童先心病冠脉发育异常诊断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92.00%。结论256层CT对于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很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心脏整体结构、冠脉及肺血管解剖关系,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冠状动脉畸形做出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82例至少2个月内未接受调脂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PCI前3天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10mg(A组n=27)、20mg(B组n=28)和40mg(C组n=27)。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后8小时、术后24小时检测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I(cTnI),同时采5ml静脉血离心置于-70。C冰箱保存,统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患者介入治疗后至少随访1个月。结果PCI后24小时内三组患者CK-MB、cTnI的峰值组内比较均分别比术前增高(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术后24小时内,CK-MB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分别为40.74%、22.22%和11.11%,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的百分比分别为29.62%、7.41%和3.70%;cTnI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分别为55.56%、28.57%和18.52%,大于正常值上限5倍的百分比分别为44.44%、17.85%和11.11%。CK-MB、cTnI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及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CK-MB)、5倍(cTnI)的百分比,A、B两组及A、C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和B组相比较C组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8小时三组中IL-6、sICAM-1和hsCRP均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IL-6和hsCRP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ICAM-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8小时比较术后24小时,sICAM-1和hsCRP显著性升高(P<0.05),而IL-6显著性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术前水平(P<0.05),三组间上述三项指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前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具有减轻术后心肌损伤作用,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等调脂外作用有关。对临床PCI前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