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防治临床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1月间8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40)、优质组(n=40),传统组实施传统基础护理,优质组进行引流管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感染、胆道出血、胆漏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优质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心理舒适、生理舒适满意度评分较传统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患者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感染患者(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作为观察对象,结合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A组(ICU治疗时间小于2天)34例,B(ICU治疗时间大于2天)31例。观察比较两组重症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2.58%)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64.52%);且两组重症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乳酸水平、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预后,结合上述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开展的14例胰腺囊性肿瘤手术病例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汇总与评价。同时,结合文献及相关临床指南对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根据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及术中快速病理情况,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及单纯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率100%,术后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及腹腔感染。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无患者死亡,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胰腺囊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正确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积极处理并发症是胰腺囊性肿瘤治疗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获得性肌无力41例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1例进行肌肉活检的重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分析肌肉活检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肌电图生理特点。结果41例肌肉活检重症患者中,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占97.5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占12.20%,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占24.39%,感染性休克患者占87.50%,四肢反射低下占100.00%,11(26.83%)例患者经相关治疗后10~14天,心肺功能恢复至正常,但不能完全脱机,同时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四肢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占87.80%,出现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占46.34,出现可见肌强直电位占4.88,而35例患者经H反射检查和F波反射检查,发现21(60.00%)例患者出现下降现象,14(40.00%)例患者未引出波形。(P<0.05)。结论获得性肌无力为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加强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有助于疾病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相关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或溶栓治疗及恢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以及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本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相应的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会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哮喘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临床科室标本培养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85例住院患者送检临床各类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及药敏试验,分析对常见抗菌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分离自痰液414株,中段尿57株,分泌物65株,引流液3株,血液14株,大便20株,腹水4株,胆汁1株,脑脊液3株,胸水2株,胃液1株,咽拭子1株;G-杆菌398株,G+菌187株;ESLBLSG386株,MRSA91株;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大肠埃希菌86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铜绿假单胞菌5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35株、阴沟肠杆菌5株,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为56.0%,亚安培南为76.67%,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80%以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第三、四代和氨曲南达>80%;MRSA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100.0%;居前5位科室ICU190株,脑外科74株,小儿科69株,呼吸科58株,神经科48株。结论本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对常用抗菌素大部分耐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分析2年来辖区医院242例梅毒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242例患者中,69例出现血清固定,占28.51%。其中I、II期梅毒共10例(14.49%),隐性梅毒59例(85.51%),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5,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发生与梅毒分期有关,发病时期不明的隐性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高,加强对梅毒的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是有效防止梅毒血清固定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叙永县中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比对两种病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继而探究相应防治策略。结果两种病症患者肝硬化临床特征、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肝炎后肝硬化防治主要以消除肝炎病毒或控制在2000IU/ml以下是治疗的关键;而酒精性肝硬化则需要戒酒、调整患者肠道菌群为主,中医治疗方案则对上述两种病症均显示出效果确切及无毒副作用优势,成为肝硬化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2年6月20日800-6月21日8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315例,发生医院感染1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3.5%。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为ICU(50%)、神经外科(10.3%)、泌尿外科(6.7%)和普外科(6.7%)。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63.6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可发现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