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高龄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1Vp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共计184个周期。按照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Ⅰ组(n=67,周期数为63,35岁≤年龄〈37岁),Ⅱ组(n=60,周期数为55,37岁≤年龄〈40岁),Ⅲ组(n=57,周期数为37,年龄≥40岁)。各组患者身高、体质指数、不孕年限及受孕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Ⅲ组接受IVF—ET和ICSI者的新鲜胚胎妊娠率较I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接受IVF-ET和ICSI者的冷冻胚胎妊娠率及胚胎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组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较I组及Ⅱ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种植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自然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同ART下,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胚胎着床及妊娠成功。
简介: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流程态度及管理行为现状,明确该项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共计28家四川省妇产专科医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562名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以下简称为《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流程态度及管理行为的现状。该《调查问卷》的调查项目包括:被调查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所在科室、性别、职称及年龄等)及涉及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的项目。涉及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的项目包括:①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共计33个条目,针对条目进行评分。②对管理流程的态度:共计30个条目,分别以"认同度低","不确定"和"认同度高"进行评定。③管理行为:共计14个条目,将其分为"未管理","对≤50%孕妇进行管理,除外未进行管理","对〉50%~75%孕妇进行管理"和"对〉75%孕妇进行管理"4个等级进行评定。统计学分析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流程态度、管理行为等级。结果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62份,回收合格问卷530份,合格问卷回收率为94.3%。涉及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的项目的研究结果包括:①管理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百分制)为(66.5±15.5)分。其中,44.1%医务人员得分低于平均分,得分较高的条目为孕产妇体质量管理不良的危害,得分较低的条目为体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法。②管理流程态度认同度中,对孕产妇体质量管理带来的好处的认同度高,但是,关于自身进行孕产妇体质量管理能力为不确定。③管理行为的4个等级中,超过50%项目对孕产妇进行了指导,但是在孕产妇体质量出现异常时的跟踪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