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试验中,当存在有效治疗方法时,采用安慰剂对照试验是否合乎道德,是近年来生命伦理学争论焦点之一。本文认为,安慰剂对照试验反对者低估了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伦理学复杂性,忽视了安慰剂对照试验适用范围。方法学或科学上必要性是安慰剂对照试验道德合理性首要条件。安慰剂对照试验如果符合合理风险/收益评估比以及"合理可得"或"可持续"标准,在缺乏检测敏感性研究领域,在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监督下进行,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

  • 标签: 临床试验 安慰剂对照 伦理辩护
  • 简介:生态稳定与生物多样是人类存在与发展基本条件。动物权利论、生物平等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伦理观,设计了美好生物权利平等原则,却忽略生物生存规则及其进化必然性,最终陷入"施韦泽困境"而无法实践。建立在生态系统论和大地金字塔理论基础现代生态伦理,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性相统一实践规则中,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伦理价值,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生态伦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施韦泽困境
  • 简介:文化自信逻辑起点是群体自信,文化自信实践路径体现在人价值自信中。文化自信关键是人价值自信,价值自信更高层次具体表现为道德自信,道德自信是价值自信提炼和升华。但文化自信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性文化认知缺乏、文化自卑心理严重和道德价值建构不足三重障碍,这些价值认知障碍是影响文化自信建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价值自信
  • 简介:“三个倡导”具有丰富伦理意蕴。它从国家伦理、制度伦理、公民伦理三个层面建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的国家伦理树立了一种全面现代化国家形象,蕴藏着共同理想凝聚力。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价值原则制度伦理建构了一种公平正义、海晏河清社会理想,蕴藏着制度正义驱动力。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行为规范公民伦理塑造了一种顶天立地、正道直行现代公民理想人格,蕴藏着公民品格亲和力。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伦理支持。“三个倡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 标签: 三个倡导 中国梦 伦理
  • 简介:<正>一九三三年六月,上海出版宋国宾著《医业伦理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门著作。宋国宾先生(1893~1956)字恪三,是三、四十年代我国知名医学教授、爱国学者。他曾任上海医师公会主席,中华医学会业务保障委员会主席等职,并主持《医药评论》杂志社工作。除《医业伦理学》外,他还编著了《中英法对照医学辞源》、《医讼案件汇抄》等书。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人格 四十年代 业务保障 国宾 医疗实践
  • 简介:秦文化伦理内涵包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进取精神;立足现实、不尚空谈思维方式;注重功利、强调实用价值观念;大胆变法、图强振兴关键抉择;依法治国、追求公正治国方略;克制私欲、急公利国正义目标;歼灭六国、实现统一大国理想。秦文化伦理特点包括:重进取,轻协调;重功利,轻道义;重武力,轻人文;攻有余,守不足。秦文化伦理启示包括:对追求强国梦启示;对尚贤重才启示;对处理"义利""德刑"关系启示。

  • 标签: 秦文化 伦理内涵 伦理特征 伦理启示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探寻中国社会新出路过程中,梁漱溟等新知识分子倡导乡村建设运动。他从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本位”认识出发,将“伦理情谊”融入团体组织,依新礼俗为规范,从义务本位确立“团体-个人”中新关系,以相对论伦理主义原则培育“团体-个人”中新观念,以“人生向上”为目标建设中国乡村团体生活。这种坚持以民族传统资源构建新社会伦理精神,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但因过度倚重传统伦理道德力量而忽视其在经济社会变迁中应有的现代转换,梁漱溟新乡村组织陷入伦理本位主义理论困境,在“私德”向“公德”伦理转换和培育中出现了种种矛盾。

  • 标签: 梁漱溟 乡村组织 伦理本位 新乡约
  • 简介:黄百家认定宋朝理学是从"宋初三先生"开始。黄百家说:"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1所谓"宋初三先生"就是胡瑗、孙复和石介。宋初三先生实为两个主要学派,一个是安定学派,另一个是泰山学派。

  • 标签: 泰山学派 价值 宋朝 初三 理学 石介
  • 简介:从人与自然和谐视阈透视生命伦理便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生命伦理之维。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三重内涵,一是作为“人无机身体自然界”与人和谐;二是作为生成人身体生物链自然与人和谐;三是“作为人自身身体自然”与人和谐。随着科学技术包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挑战,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导致大量物种锐减,并且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亡;基因技术和人工生殖技术发展与运用也隐含双重悖论:为了彻底地提高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质量,必须对“自然人”进行彻底改良;而一旦对人实现彻底改良,这是否蕴涵一种“善良”强制和“德性恐怖”?这样,人与自然和谐不仅具有生命伦理意蕴,而且具有生命伦理价值。

  • 标签: 人与自然 和谐 生命伦理
  • 简介:在当前情况下,道德建设究竟应当从何处下手,这是一个人言人殊课题。公正原则既可从观念,也可以从制度结构为新时期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适合切入口,进而为整个社会道德提供一个新生长点;同时,公正原则也为我们落实和理解“以德治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基础。

  • 标签: 公正 观念 制度 以德治国
  • 简介:深入了解“中国梦”基本内涵与丰富外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引领,寻求香港和内地社会共同发展目标为契合点,建构中国香港梦,形成两地人民共同价值基础和精神动力。通过“中国梦”价值引导,以国家意识形态有效整合香港群体意识,切实推进香港以国家认同、民族依附、价值归属等为核心要素的人心全面回归。

  • 标签: 中国梦 香港梦 香港群体意识
  • 简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者,孔子把孝作为其伦理道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向度来阐述孔子孝道观,即,仁、生、礼。

  • 标签: 孔子 孝道观
  • 简介: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打倒“旧道德”和提倡“新道德”思想先锋,他“无后主义”是其反传统伦理一个极端表现。这种主张虽然在“五四”时期尽显新异,但是却包含着难以克服内在困难。胡适以似是而非理由批评儒家“后代”观念,通过否定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观念提倡社会不朽论,以一个娶妻生子并且躬行孝道形象宣扬无后主义和否定孝道。无论胡适无后主义还是非孝思想都是一种错位思考,不仅他学说本身内含无法化解矛盾,而且他理论与实践也相互冲突。

  • 标签: 胡适 无后主义 非孝 不朽
  • 简介: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多重力量以磅礴之势,瓦解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实体与伦理逻辑,家庭作为“整个个体”遭遇了最为严峻伦理挑战,家庭实体性地位消解将对中国文明现在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现代中国家庭正在遭遇两股解构力量:外部传统伦理支持系统趋于崩解,家庭遭遇种种裂变风险;家庭成员在公民认同中潜在精神蜕变风险:“贫民一贱民一暴民”,则从内部瓦解家庭精神同一性。恪守权力与公共财富作为伦理普遍物精神本性,构建新伦理实体是现代中国家庭发展伦理精神战略。

  • 标签: 家庭 伦理实体 伦理失依
  • 简介: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生长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其实质是以"私"为核心个人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正在将个人引向精致利己主义和理直气壮个人主义,将国家引向碎片化、极端化、民粹化,将人类引向战争。然而,由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强势地位,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造成了语境之困。

  • 标签: 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核心价值观
  • 简介:Virtue在中文语域常被译作"德性"、"美德"、"德行"、"德"等,这些译法在现代日常汉语中都不够妥当,容易造成"泛道德化"误解。相较于这些常见译法,virtue译作"良品"更合适,其反义词vice则可译作"劣品"。"良品"和"劣品"都属于人"品质"。基于这种思路,通常意义virtueethics应归于characterethics(品质论伦理学)一个分支。至于时下中文语域各种"德性"和"美德"话语,其实都流于褊狭。

  • 标签: 德性/美德伦理学 品质论伦理学 品质 德性 美德 良品
  • 简介:问题引出:关于"法权论"与"道德形而上学"关系争论近年来,康德《法权论》引起了一些学者关注和兴趣,围绕着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康德为何把法权论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第一部分,《法权论》和《道德形而上学》究竟是何种关系;康德如何在绝对命令基础建立法权(正当)形而上学,法权(正当)普遍原则与绝对命令关系如何,它对应着绝对命令哪个公式等。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立法权 哲学关系 康德 绝对命令 普遍原则
  • 简介: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旨在通过交往合理性来解决人类社会各种冲突,他坚信人因为可以具备交往理性而彼此在必要问题上通过商谈而达成基本普遍性共识。这一思想适用于我国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进,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者有机融合。前者体现为教师对课堂组织和协调,对学生启发和诱导;后者体现为所有学生有权对所涉价值观进行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和自主选择。

  • 标签: 商谈伦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每个人努力,在这个提倡个人权利、崇尚个性自由时代里,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基本道德底线,都应当在考虑自我合理权益满足同时考虑社会及公众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主张节制欲望传统,而近年来,以李银河为代表宣传性自由观点在社会上日益泛滥、混淆视听,今对其鼓吹所谓"性权利"加以剖析,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性道德。

  • 标签: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需要 性权利 李银河 性道德 个人权利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经典研读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之一。不过,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未引起当代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足够重视。要改变此种状况,除了需要增强大学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自觉性之外,也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多读传统文化经典,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传统文化 经典研读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