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核心问题。这表现于三个思维范式:在反思意识形态悖论中追问美学概念;在分析意识形态批判功能中强调艺术对现实否定和超越性质;在呼唤艺术革命、艺术解放中探索意识形态超越路径。思考这一核心问题,能够启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走向前进。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美学 意识形态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随着现实实践主题变化而不断演进历史过程。在现代化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疑有着新问题域:一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化问题;二是外在形式化制度结构建构与社会价值理想兼容问题;三是现代人心性秩序重建问题。这三大问题所展开论域标示出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趋势。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提出,既是对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科学总结,又是一系列科学概念逻辑发展必然结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之间有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宣言书,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为我们党理论创新拓展了巨大理论空间。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 简介: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战略思想整体性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香港问题最好方案,稳港荣港是从各方根本利益方面考虑解决香港问题利益交汇点和长期战略选择,港人治港是从地方治理方面解决香港问题主体力量和力量使用方向,高度自治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地方自治方面解决香港问题制度空间选择,爱国爱港是从精神方面解决香港问题价值引导。其内容呈现出交织关联整体性:“一国两制”是枢纽点,稳港荣港是共同利益目标聚焦点,港人治港是香港治理立足点,高度自治是香港自治制度空间边界点,爱国爱港是港人价值观认同制高点,而务实思维又横贯各项内容使战略思想更加具有整体性。整体性特征认识有助于当前认识香港回归历程复杂性与曲折性,认清并完善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努力方向: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发展与繁荣稳定,香港特区政府从法治方面保障加强爱国爱港教育机制,夯实爱国爱港思想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香港问题 战略思想 整体性
  • 简介:意识形态往往以观念形式出现,因此长期以来,意识形态批判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批判或观念意识形态批判。对马克思来说,这种意识形态批判不过是意识形态批判形式或形式意识形态批判,而问题关键却在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恰恰不是观念,而是实存、现实和实践。这构成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著作核心思想。这一思想部分地被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一书所捕捉,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从来都是“把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当作具体现实而不是空洞幻想来对待”。因此,意识形态批判就主要不是观念批判而是现实批判,这才是意识形态批判本质,其他统统只是形式。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大问题也同时被特别地忽视了,那就是,这正好为后来第二国际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轻视理论特别是哲学提供了借口,然而正是在这里,隐含着意识形态批判另一深层本质:意识形态本身内在实践结构。因此,为了实现意识形态实践和本质批判,坚持和创新意识形态就不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柯尔施问题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的本质
  • 简介:毛泽东思想所内蕴问题性思维,其实质内容是对矛盾运动规律把握,关键是对事物发展主要矛盾认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和发展。其在方法上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开创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这样思想引领下逐步构建,毛泽东更是从三个实现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毛泽东 问题性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矛盾
  • 简介: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理查德·霍加特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重视工人阶级与大众文化经验,在"文化与社会"经验视角上建构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在理论形式上则表征了一种理论与现实交互影响经验性特性。"文化与社会"传统、文化研究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分别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经验性文化、美学与理论内容,在文化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张力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启发。

  • 标签: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与社会 经验 文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和地位,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和方法,并且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应了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关切,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价值指针和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论述为价值指针,不断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水平,更好地在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习近平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 简介: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渗透着丰富辩证法思想,蕴含着炽热的人民情怀,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政策策略与群众实际相结合,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既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物质利益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统筹兼顾又善抓群众中心工作

  • 标签: 毛泽东 群众工作 基本方法 当代价值
  • 简介:研究中国传统公正问题,可以有两种路向。一种是注重观念层面的梳理,是思想史路向;还有一种是从操作层面看"实际是什么",是一般历史学路向。这两个路向研究结果会非常不一样。最近为了给新编《大学中国史》教材写个"序论",把头脑里中国历史重新"过滤"一遍,感触很多,有新收获。或许年老了,少了些尖锐,多了些平和。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感觉到中国历史上好"观念"变为现实可行东西,有很大难度,有"同情理解"。

  • 标签: 历史学 路向 平均主义 公正 “均” 中国历史
  • 简介:一、阶级意识问题与利益意识问题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自从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在对阶级、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问题政治或社会历史探索中,阶级分析方法得到了显著和广泛地使用。这种分析方法在不同学者那里或受到欢迎,或遭到攻讦,而不曾被忽视过。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标签: 阶级意识 利益意识 中国共产党 执政条件 《共产党宣言》 科学共产主义
  • 简介: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是整个历史哲学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随着历史哲学自身发展也经历了长期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变革历史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为理解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提供了新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本体论层面,历史是存在;在认识论层面,历史认识是可能,结合历史认识自身特点,主张历史认识是存在客观性。但是当代中国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它否认历史认识存在客观性,给社会历史研究和人们思想带来了巨大混乱,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应警惕并批判这一思潮。

  • 标签: 唯物史观 历史认识 客观性
  •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解决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多层面提出并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始终围绕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这一主旨,以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培养现代农民为基本遵循。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是我们党解决农民问题一以贯之基本准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关键所在。培养现代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要求和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基本遵循。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 农民 “三农”问题
  • 简介:针对"思想进步,艺术退步"观点,本文首先就具体语境,对这里提及"思想"进行了界定。这里"思想",事实上就是政治倾向。本文指出,"思想进步"是否会导致"艺术退步",核心其实是"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并且以郭沫若、曹禺及老舍等人创作,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政治倾向并非一定导致作品艺术水准退步,关键在于作家思想能否化为艺术创作所需要"诗情意念"。从"情感论"角度来看,"诗情"内涵着思想因子,具有深刻性、具体性、整一性、反观性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化为艺术形象血肉,而单是思想或世界观是不足以决定创作。过于看重思想观点对于文艺重要性,是个认识误区。

  • 标签: 思想 政治 诗情 思想论 情感论
  • 简介: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七年作《教育战线拨乱反正问题谈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邓小平文选》第64页)。把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问题提出来,这是对博大精深毛泽东哲学思想精华和特色高度概括,为我们把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指明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科学地阐述这一命题,就成为研究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邓小平文选》 中国革命实践 《矛盾论》 哲学概括 《实践论》
  • 简介:八大前后,毛泽东和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围绕"第二次结合"历史任务,"以苏为鉴",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特别是要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主义社会与矛盾 正确认识和处理
  • 简介:[受访者简介]童世骏,男,1958年9月生于上海,1982年、1984年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暨哲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

  • 标签: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自信 问题 解决
  • 简介:<正>20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抑或主要是意识形态学说)存在随着世纪初期两个事件而变得严峻起来。一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转向,一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两个事件使反思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存在成为一个紧迫课题。假如我们把包括卢卡奇、葛兰西、布哈林以及其他种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放在这个背景下考虑,可能会获得不同理解。在十月革命后不久,1921年,布哈林推出了他影响很大著作《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本书加了一个副标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尽管有的学者说这个副标题没有准确表明著作真实性质。列·拉科夫斯基把这本书称为"从普列汉诺夫早期

  • 标签: 布哈林 哲学著作 普列汉诺夫 社会形式 德国社会民主党 现代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