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沉积物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重要“源”和“汇”,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间隙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同时可以真实反映生物实际暴露情况,间隙水中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是科学准确地评价间隙水及沉积物毒性与风险重要基础。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和效应引导污染物识别(EffectDirectedAnalysis,EDA)技术作为致毒物质识别的主要方法,已在沉积物和间隙水致毒物筛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常用间隙水提取方法,总结了TIE和EDA在间隙水致毒物质异位及原位鉴别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及鉴别过程中使用到基本毒性量化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在当前间隙水关键致毒物质识别研究基础上,指出了异位分析难以避免毒性损失和有机污染物鉴别方面的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应推广原位毒性试验技术且进步发展有机物精细分离技术和质谱识别技术等发展方向。

  • 标签: 间隙水 关键致毒物 毒性鉴别评估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 原位
  • 简介:当前随着纳米科技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物化性质导致纳米金属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生物效应和可能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纳米金属 海洋生物 环境行为 标志物 生物毒性 致毒机制
  • 简介:选择合适尤其是本土生物种进行化学品生态毒性评估,对于各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选择我国本土两栖种黑斑蛙胚胎为试验生物,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TC50、致畸指数TI及最小抑制生长浓度MCIG为终点指标,建立了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方法。以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重铬酸钾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敏感性,并以五氯酚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可重复性。结果显示: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和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LC50分别为572.3μg·L-1、54.8μg·L^-1、6.8mg·L^-1和97.5mg·L^-1。五氯酚、视磺酸和氯化镉对黑斑蛙胚胎TC50分别为246.5μg·L^-1、18.7μg·L^-1和3.4mg·L-1,TI分别为2.3、2.9和2.0,MCIG分别为160.0μg·L-1、10.1μg·L-1和2.4mg·L^-1。重复性试验发现,五氯酚LC50、TC50、TI及MCIG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8.0%、23.0%和18.6%。与文献中非洲爪蟾胚胎试验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显示黑斑蛙胚胎与非洲爪蟾胚胎对测试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各个终点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当。因此,本文建立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可以用于化学品发育毒性评价,为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黑斑蛙胚胎 发育毒性 化学品管理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种类繁多、生态健康风险复杂,现有的海水水质标准难以满足当前海洋环境污染评价、管理和监控需求,亟需适宜我国海洋区系特征海水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标准修订与制定理论依据.借鉴美国、欧盟和荷兰等国家水质基准制定方法,提出了构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思路,并给出了数值型双值基准数据要求、定值方法和相应计算模式等.以三丁基锡化合物(TBT)为例,按照论文建立方法,计算了保护我国海洋水生生物TBT基准.结果表明:我国TBT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和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分别为0.43μg·L-1和0.002μg·L-1,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推荐基准值略有不同.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制定与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海洋环境 有机锡 水质基准 评价因子 物种敏感性分布
  • 简介: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硝基酚(4-nitrophenol,PNP)对大鼠肝脏功能毒性作用及其对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影响。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1、10和100mg·kg-1体重PNP处理组,连续皮下注射28d,检测肝脏结构变化、氧化损伤和Nrf2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mg·kg^-1PNP处理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AKP活性和TBIL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100mg·kg^-1组肝脏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大鼠肝脏中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和HO-1mRNA表达水平在1mg·kg^-1组显著升高(p〈0.05),10、100mg·kg^-1组有升高趋势,100mg·kg^-1组肝脏显微和超微结构都发现有不同程度损伤。结果提示,皮下注射1mg·kg-1PNP引起了大鼠肝脏氧化损伤,机体可能通过提高Nrf2及其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来抵抗PNP引起肝脏损伤,皮下注射100mg·kg^-1PNP改变了肝脏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肝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损伤,引起肝脏毒性。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硝基酚 肝脏 氧化损伤 大鼠
  • 简介: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不断出现些新教学模式如慕课、同步课堂、翻转课堂、专递课堂等,教师职业主次颠倒,建议采取教师职业再造、教学过程再造、课程模式再造和教学管理再造等应对策略.参19.

  • 标签: 移动互联网技术 教师职业 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 再造
  • 简介:'绿色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基本理念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立法指导思想.我国《宪法》还存在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规定缺失,现有生态文明立法理念有所错位,生态文明立法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缺陷.因此,生态文明立法应树立'绿色发展'指导思想,适时修改宪法关于生态文明法治相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促进法》,逐步建立科学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健全生态法律责任.参5.

  • 标签: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立法 完善路径
  • 简介:用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与4-氨基丁酸反应,合成了新型有机磷农药通用半抗原O,O-二乙基-N-(3-羧基丙基)硫逐磷酰胺酯(DENP),并进行了结构鉴定.然后采用碳二亚胺法将DEN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制备了通用人工抗原DENP-BSA,经鉴定,DENP-BSA结合比为12:1,适合进行动物免疫试验。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通用半抗原 通用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 简介: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种高效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领域。但研究发现,大量进入环境中nZVI可能会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如和nZVI接触后,会造成小鼠器官受到损伤,杨树幼苗生长减缓,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破裂等不利作用出现。此外,nZVI还会改变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等指标,而且毒性效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虽然目前对nZVI致毒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能假设,主流观点是铁离子释放、氧化损伤和基因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nZVI毒性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nZVI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态毒性 氧化损伤 铁离子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大量增多,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重点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而产生多种环境行为。可能引起生物体毒性效应,其生态学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国际上对纳米材料生态学影响特别是环境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价值研究结果非常少,仍有众多不确定生态安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就纳米材料来源、进入环境途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需要进步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生态毒理学 环境 安全性
  • 简介: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因其优良电性能、机械性能,而成为新兴碳纳米应用材料,但是其制造或应用后排放进入环境水体潜在生态风险缺少足够研究,尤其是关于GO生态毒性基础数据。研究以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溞(Daphniamagna,D.magna)为受试生物,从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方面考察了GO生物毒性效应,并结合溞类光学显微镜观察和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对GO对大型溞致毒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GO对大型溞急性毒性48h半数致死浓度(48h-LC50)为84.2mg·L^-1;慢性毒性21d半数致死浓度(21d-LC50)为3.3mg·L^-1。关于GO对大型溞繁殖毒性,当GO浓度达到1mg·L^-1时能够显著推迟母溞头胎出生时间,抑制母溞头胎幼溞数、单胎最高产溞数和总产溞数。关于GO对大型溞致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堵塞和氧化损伤可能是GO对大型溞主要致毒途径。上述研究结果为GO在水环境中毒性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为GO工业化应用前景提供了基础生态毒性数据。

  • 标签: 氧化石墨烯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氧化损伤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酸铝和铅复合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酸和铅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长势产生明显影响;酸铝和铅均使大豆须根减少,须根变得粗而短,颜色变深.酸铝与铅对大豆幼苗生长影响具有复杂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在不同水平组合及不同植物器官上具有不同特点.影响株高因素主次顺序为:酸〉铅〉酸×铅,影响根长因素主次顺序为:酸〉铅酸×铅.随着酸化程度提高,交换性铝含量显著提高,吸附态羟基铝整体呈下降趋势.当酸化程度相同时,交换态铝随外源铅增多而减小,吸附态羟基铝呈上升之势.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活性较高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酸铝和铅交互作用可能与铅加入影响土壤铝形态有关.图8,表3,参15.

  • 标签: 红壤 铝毒 铅污染 大豆 交互作用
  • 简介:作为种曾经广泛使用氯化烃杀虫剂,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和DDD(合称为DDTs)是类典型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有毒污染物.亲脂性和持久性使得DDTs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从而对处于高营养级水生哺乳动物造成严重毒害作用.在综述DDTs对哺乳动物毒性研究基础上,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percentilerankmethod,TPRM)推导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组织残留基准(TissueResidueGuideline,TRG).使用SSD和TPRM得到TRG分别为239和22.7ng·g-1食物(湿重).相应,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水质基准分别为188.2和178.7pg·L-1.依据研究得到DDTs组织残留基准及其在鱼类体内含量评估对水生哺乳动物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DDTs对水生哺乳动物生态风险,并为DDTs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华白海豚 江豚 水生哺乳动物 组织残留基准 生物累积因子 风险评估
  • 简介:在每个版本罗宾·汉章节关于他外貌描写中,总有关于他小帽侧插着支羽毛描写,而这羽毛在原文中就来自种叫“GoldenPlover”鸟类——拥有真正金色羽毛水鸟“金斑鸻”。

  • 标签: 灰斑 GOLDEN 羽毛
  • 简介:通过SOS/umu试验分析检测屋面和道路在2017年5、6月2场降雨过程中遗传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从降雨初期到结束,在5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2h内和道路产生径流20min内雨水样品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诱导率IR均大于2,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在6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60min内和道路产生径流10-60min内雨水样品结果均呈阳性,表现出遗传毒性。2场降雨中屋面和道路雨水样品TEQ4-NQO均随降雨时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5月份屋面雨水样品毒性大于路面雨水样品毒性,6月份则相反。遗传毒性分析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毒性变化为雨水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降雨径流 SOS/umu试验 遗传毒性
  • 简介:微囊藻毒素对生物机体具有强烈毒性.近几年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这可能是微囊藻毒素致毒机理个重要方面.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从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氧化损伤以及影响其抗氧化防御系统两个方面综述了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氧化胁迫 致毒机理 抗氧化防御系 细胞氧化损伤
  • 简介: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四种绣球属植物柔毛绣球、腊莲绣球、圆锥绣球和八仙花叶表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四种绣球属植物气孔密度和性状均不相同,圆锥绣球、腊莲绣球和八仙花气孔为长椭圆形,而柔毛绣球气孔为卵圆形;柔毛绣球气孔密度最大,达到819.43个/mm2,圆锥绣球气孔密度最小,仅为286.05个/mm2;表皮毛长度、宽度、密度、形状和附属部件特征也各不相同,腊莲绣球表皮毛为线状,表面有许多丘状突起,柔毛绣球表皮毛呈薄片状,表面密布乳突状突起,圆锥绣球圆锥状表皮毛上有很多星状附件,八仙花没有明显表皮毛,但是其表面有颗粒状附属物.由以上四种绣球属植物表皮微观形态比较结果可知,表皮特征可作为植物分类个依据.

  • 标签: 绣球属 扫描电镜 气孔 表皮毛
  • 简介:细胞凋亡是调控机体发育和维护内环境稳定重要机制。在克隆了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bcl-2、apaf-1、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部分cDNA片段之后,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片段与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相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而bcl-2、apaf-1基因片段则分别与鮈鱼(Gobiogobio)和鲤鱼(Cyprinuscarpio)相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和89%。基于稀有鮈鲫和已知物种caspase-3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稀有鮈鲫与唐鱼、斑马鱼(Daniorerio)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金头鲷(Sparusaurata)、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外源性化学物质对鱼类毒理学机制及其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也为稀有鮈鲫在鲤科鱼类分类及进化地位研究提供分子水平重要参考。

  • 标签: 稀有鮈鲫 基因克隆 同源性分析 系统发育树
  • 简介:随着现代农业飞速发展,农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草甘膦作为全球销量最大农药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文中从水生/两栖动物、土壤生物、哺乳动物以及人群等4个方面对除草剂草甘膦对非靶标生物毒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草甘膦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资料,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草甘膦 生物毒性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