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结膜炎患者 96例( 108眼),入选时间为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5.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并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氯雷他定治疗方法,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将其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头皮撕脱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2月至2019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患者4例,年龄31~56岁,均为女性,全头皮撕脱伤并伴有不同程度颅骨外露,均通过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1例于伤后24 h行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2例无再植条件并颅骨外露,行游离背阔肌肌瓣覆盖颅骨外露创面,生物敷料覆盖肌瓣及其他创面,二期切取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1例为伤后外院行头皮原位缝合后全头皮坏死入院,经腹腔镜下切除大网膜,行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生物敷料覆盖大网膜表面,二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头皮原位再植的1例患者术后头皮成活满意,头发再生良好,瘢痕不明显。背阔肌肌瓣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2例患者头部外观较为臃肿,肌瓣移植部位遗留瘢痕秃发且供瓣区损伤大。大网膜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的1例患者头部外观饱满光滑,质地柔软,腹部供区损伤小且无明显腹部并发症,但术后遗留全头皮瘢痕秃发。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头皮原位再植仍是全头皮撕脱伤创面修复的最佳选择,对于不能进行头皮原位再植并大范围颅骨外露的创面修复,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腹腔镜切除大网膜游离移植复合自体皮片移植,亦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某公司现有4台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2台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炉和1台13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焚烧锅炉,配套50MW和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各一台、50MW和2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各一台以及一台12MW高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2MW。机组采用污泥耦合热电联产的模式进行供电、供热以及压缩空气。燃料成分复杂,但都采用SNCR(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耦合脱硝方式,最终烟气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现行运行情况下氨水用量巨大,本文结合多年的运行经验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猪膀胱脱细胞基质(UBM)和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促愈合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6只10周龄雄性2型糖尿病BKS db/db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BM组和ADM组,每组18只,术前非空腹血糖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6.6 mmol/L,于每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植入猪UBM和猪ADM支架。术后即刻及7、14、28 d,行创面大体观察。术后7、14和28 d,每组各取小鼠6只计算创面上皮化率,计算后处死相应小鼠,取创面组织制作切片。收集2组小鼠术后7与14 d各6张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术后7与28 d各6张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支架降解情况。收集2组小鼠术后7、14 d各24张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D31阳性表达量,以分别反映肌成纤维细胞(Fb)、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观察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活化。取2组小鼠术后7、14 d创面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含量。上述指标每组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大体观察显示,UB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UBM支架融合佳,AD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ADM支架融合差;术后28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表面部分区域仍未形成表皮,UBM组小鼠创面完全上皮化。术后7、14和28 d,UBM组小鼠创面上皮化率分别为(22.4±6.4)%、(68.6±12.4)%、100.0%,均明显高于ADM组[(4.5±2.2)%、(23.6±4.6)%、(64.2±13.2)%,t=7.427、9.665、7.655,P<0.01]。(2)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出现大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占据UBM支架的全部区域;术后28 d,创面形成与正常皮肤结构类似的真皮组织,并且UBM支架原有的纤维形态消失。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内部仅出现少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散布于ADM支架之中;术后28 d,ADM支架原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形态仍清晰可见。(3)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聚集的肌Fb,出现新生血管;术后14 d,UBM支架上层出现均匀分布的肌Fb、新生血管,并且大部分血管实现灌注。术后7、14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仅散在分布肌Fb,无或少量未明显灌注的新生管腔结构。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α-SMA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ADM组(t=25.340、6.651, P<0.01),CD31阳性表达量也明显高于ADM组(t=34.225、10.581, P<0.01)。(4)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巨噬细胞迁入UBM支架内部,发生M2型极化、无M1型极化。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部出现少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ADM支架内部巨噬细胞稀少,未发生M2型或M1型极化。(5)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组织中FGF-2、VEGF、PDGF和TGF-β1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DM组(t=7.007、14.770、10.670、8.939,7.174、7.770、4.374、4.501, P<0.01)。结论猪UBM支架通过诱导肌Fb和巨噬细胞迁入、促血管新生与促愈合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和真皮重建,效果优于猪ADM。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成人女患,口服中毒剂量的苯磺酸氨氯地平 168片( 5mg/片, 840mg)的诊治,在救治过程中患者出现除了常见的顽固性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肺损伤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以及药物性心肌损害等毒性作用外,又出现了罕见的双侧大量胸腔积液。经查证,这是一种尚未见报道的,新的药物损害的临床表现。本文结合病例的治疗方案,包括血浆置换术,胸腔穿刺置管术等医疗措施,同时就胸腔积液的出现,恶化,改善,痊愈,预后,以及与肝脏功能,心肌酶,肾功能等指标变化通过时间过程加以总结,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治疗做了相关基础工作。
简介:摘要:垃圾焚烧炉是国内处理垃圾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垃圾焚烧炉最初在欧洲、美洲等地区被广泛的推广使用,后来逐渐传入中国,并被广泛推广、运用。通过常年的使用、研究发现,垃圾燃料内存在大量氯元素,在燃烧时形成的氯腐蚀现象严重影响了燃烧炉的使用寿命。所以,做好垃圾焚烧炉氯腐蚀问题及处理措施的研究十分重要。
简介:[ 摘要 ] 目的 在缬沙坦基础上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观察其疗效差异。 方法 将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76 例 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 A 组( n=88 )、 B 组( n=88 )。 A 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 B 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 [ 血浆内皮素、血浆一氧化氮( NO ) ] 的变化,并对其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A 组治疗总有效率 96.59% 和 B 组 94.32% 相当( P > 0.05 );治疗后,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而 NO 水平明显上升( P < 0.05 ),而两组水平相当( P > 0.05 );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41% 较 B 组 12.50% 更低( P < 0.05 )。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但相对而言,前一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