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加工炮制一体化延胡索饮片与传统工艺炮制延胡索饮片的镇痛作用状况。方法首先用薄层层析法测定传统工艺炮制延胡索饮片和加工炮制一体化延胡索饮片成分状况,再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观察传统炮制延胡索与新炮制工艺延胡索镇痛作用。结果从延胡索饮片成分测定结果上来看,加工炮制一体化回收率和测得量均高于传统工艺炮制。三种延胡索样品和阳性对照组均可让小鼠扭体潜伏期时间延长,20分钟后扭体次数降低,均有镇痛功效。和生理盐水组对比,在此实验内,炮制延胡索,其镇痛可能性分别为63.2%、35.9%、21.3%、69.7%,特别是样品1抑制可能性可达到63.2%。对比样品1、样品2与生理盐水组各时间段舔足潜伏期60min和120min时,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样品1、样品2与样品3的60min舔足潜伏期状况,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工炮制一体化延胡索饮片和传统工艺炮制延胡索饮片对比,前者镇痛作用明显更具有优势性,因此,临床在应用时需结合患者状况综合性考虑给药。

  • 标签: 镇痛 延胡索饮片 传统工艺炮制 加工炮制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加工相关的转运蛋白1(TAP1)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抗原呈递途径所必需,在肿瘤免疫学监测重要标志性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转导3种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GL261)中过表达和敲低TAP1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慢病毒过表达空载体对照组、慢病毒敲除空载体对照组、TAP1过表达组和敲除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TAP1和MHC-Ⅰ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使用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流式细胞检测MHC-Ⅰ在TAP1过表达和敲低的GL261细胞表面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P1对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采用方差分析做多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做两两比较。结果TAP1过表达和敲低3种细胞系成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吸光度中G261细胞的增殖每组无变化和侵袭功能通过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df=4,P>0.05);TAP1的过表达和胶质瘤细胞的敲低表明TAP1和MHC-Ⅰ表达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0,df=4,P<0.05);TAP1过表达和敲低G261细胞与体内存活和CD8+的免疫化学染色相关(t=5.806,df=4,P<0.05);MHC-Ⅰ类在TAP1过表达和敲低GL261细胞表面表达。结论TAP1可能通过调节CD8+T细胞而成为胶质瘤的关键抑癌基因。

  • 标签: 抗原加工相关的转运蛋白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 抑癌基因 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背景NutriNet-Santé队列,法国2009—2018年。参与者年龄≥18岁的105 159位受试者。应用重复24小时的膳食记录(平均每人5.7小时)收集受试者饮食摄入情况,用以记录受试者日常对于3 300种食品的摄入情况。根据加工程度利用NOVA分级将这些食品进行分类。主要结局测量在校正已知风险因素后,利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食用超加工食品与总体心血管疾病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2年,其间食用超加工食品与总体心血管疾病[1 409例患病,超加工食品在饮食中所占百分比绝对增加10%的危险比为1.12(95%可信区间为1.05~1.20);P<0.01,518 208人年;食用超加工食品量最多的受试者(Q4)其总体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277/10万人年,而在食用量最少的受试者(Q1)中为242/10万人年]、冠状动脉心脏病[665例患病;危险比1.13(1.02~1.24); P=0.02,520 319人年;在超加工食品食用量最多和最少者的发病率分别为124/10万人年和109/10万人年]及脑血管疾病[829例患病;危险比1.11(1.01~1.21);P=0.02,520 023人年;超加工食品食用量最多和最少者的发病率分别为163/10万人年和144/10万人年]的发病高风险有关。在校正了数种膳食营养质量标记(饱和脂肪酸、钠与糖摄入量、膳食纤维或者是来自主成分分析的健康饮食模式)的影响及大范围灵敏度分析后,这些结果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这项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风险相关。这些结果仍需要在其他人群或研究单位进行验证,并且因果关系仍待确定。食品加工中的多种因素,如终产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接触材料和新污染物,可能在这种联系中发挥某种作用,其各自作用的大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几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当局近期已经开始鼓励人们食用未经加工或者经简单加工的食品,并且限制超加工食品的摄入。研究注册ClinicalTrials.gov NCT03335644。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我厂TSV-C37加工中心所使用的YASNACi80数控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选用三菱M64S数控系统对其进行替换改造,结合改造工程中的设备特点及现场使用实际需求重新设计电气图纸、编写逻辑控制程序、设定新系统的运动控制参数等进行项目实施,改造后效果良好。

  • 标签: 数控系统 三菱 加工中心 改造 M64S 安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3年12月某日,浙江省宁海县某饲料加工厂发生一起3名工人中毒事故,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本文报道此次事故调查结果。1事发经过当时该厂准备购买一批原料,按规定在原料运到之前要对地下储藏室进行清理。1名员工在进入地下室过程中晕倒,另2名发现后马上进入抢救,也随即晕倒。之后在地面上的其他员工找来安全绳子和防毒面罩,陆续将地下室3人拖救上来,立即送往附近的县级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 标签: 饲料加工厂 硫化氢中毒事故 生命危险 拖救 密闭空间 职业卫生
  • 简介:摘要针对汽车零部件加工质量监控和追溯问题,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缸盖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了该条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方案,介绍了二维码码制和标刻技术的选择,编写了二维码信息的寄存、传递、比对程序。使用MELSOFTGXWorks2和MELSOFTGTDesigner3开发了该条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零件二维码信息,在抽检环节可以有效地记录零件二维码信息,保证了零件按照正确的工序返回生产线,解决了以往生产线漏序加工或重复加工的问题,同时为后续汽车产品质量的追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二维码 汽车零部件 自动化生产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意外创伤患者认知评价和认知加工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认知评价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36例意外创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PTG)总分(58.74 ± 13.53)分;目的性反刍总分、反刍性沉思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78、0.439,P<0.01);侵入性反刍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负相关(r=-0.144,P<0.01);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r=0.492,P<0.01)。积极认知评价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2,占总效应的13%。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还可通过积极认知评价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创伤后成长。

  • 标签: 意外创伤 认知评价 反刍性沉思 社会支持 创伤后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意外创伤患者认知评价和认知加工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认知评价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36例意外创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PTG)总分(58.74 ± 13.53)分;目的性反刍总分、反刍性沉思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78、0.439,P<0.01);侵入性反刍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负相关(r=-0.144,P<0.01);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r=0.492,P<0.01)。积极认知评价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2,占总效应的13%。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还可通过积极认知评价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创伤后成长。

  • 标签: 意外创伤 认知评价 反刍性沉思 社会支持 创伤后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泰森多边形图算法生成的不同孔隙率人工骨小梁的3D打印加工精度及生物力学性能,为骨科钛合金内置物生物力学性能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30岁,身高175 cm,体重70 kg),采集其腰椎CT扫描数据,利用泰森多边形图算法生成5种不同孔隙率的仿生人工骨小梁,根据孔隙率的差异分为Tra_A(73.7%)、Tra_B(74.1%)、Tra_C(80.0%)、Tra_D(80.2%)、Tra_E(85.7%)5组。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术将各组人工骨小梁加工成直径18 mm、高度20 mm的圆柱状钛合金材质假体,每组加工3个试样。利用工业显微镜对每组试样进行扫描,对比其实际孔隙率和理论孔隙率,评估加工质量;通过体外力学测试,对各组人工骨小梁试样的极限载荷、屈服强度及弹性模量进行测量,评估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所有试件内部无裂纹、连接杆断裂、钛合金粉末堆积等不良现象。5组人工骨小梁试件的实际孔隙率平均值分别为66.0%、65.5%、71.8%、72.5%、78.1%,与理论孔隙率相比,分别偏小10.5%、11.6%、10.2%、9.7%、8.8%。体外力学测试显示,5组人工骨小梁试件极限载荷平均值分别为23.6 kN、18.9 kN、17.0 kN、16.3 kN、10.7 kN,屈服强度平均值分别为72.2 MPa、58.7 MPa、54.9 MPa、52.2 MPa、36.1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分别为7.5 GPa、6.3 GPa、4.5 GPa、4.3 GPa、2.4 GPa,三者随着人工骨小梁孔隙率的增大均呈减小趋势。结论基于泰森多边形图算法生成的仿生人工骨小梁结构通过SLM 3D打印加工而成的钛合金试件具有较好的加工质量,且随着孔隙率增加,其加工精度更好。随着孔隙率增加,人工骨小梁的极限载荷、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减小趋势。

  • 标签: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骨小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