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东北特殊的地缘关系,中共东北党身处与关内党组织迥然相异的内外部局面。满洲省委时期的东北党务工作无论是组织机构完善还是武装力量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党员数量及群体构成方面却并不如意。此外,东北党在处理与东北联共(布)组织及原朝鲜共产党成员之间的关系上更是困难。东北党曾多次努力尝试建立与联共(布)的正式沟通渠道,但均因苏联自身的实用外交政策所制而未能如愿;在接收在东北原朝共党员入党后,其原有的派系纠葛非但没有消弭,反而随之延伸到中共东北党内。这一切,都使东北党成为国际革命背景下,中共地方党组织面临国际主义与地方利益两难困境的生动范例。

  • 标签: 国际革命 满洲省委 联共(布) 朝鲜共产党
  • 简介:一百年前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运动产生了绵延至今的重大影响。在关于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讨论中,需要区分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演进的理论而设定的"世界革命"观点和基于20世纪世界历史运动的客观进程而对"世界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

  • 标签: 俄国十月革命 世界历史 20世纪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世界革命 历史意义
  • 简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之后仅仅8个月,二月革命时还默默无闻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掌握了国家政权。这场革命扭转了俄国的发展方向,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在十月革命100年之际,梳理研究列宁对俄国革命认识的变化和发展,对于进一步理解十月革命及其开辟的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十月革命 认识发展 列宁 特殊性 布尔什维克党 世界历史进程
  • 简介:陕北有一首唱响全国的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是“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睛了天”。这句歌词,不光是陕甘老区人民的心声,也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段史实。

  • 标签: 西北革命根据地 史实 土地革命战争 毛主席 歌词
  • 简介:学界目前对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的认识尚不一致,主要分歧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的认识,有多种不同起点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化”上,其起点应该是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认识到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及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标志着党已经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探索;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对全党的统治,则导致了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方向及其所取得成果的否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遭受严重挫折;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局,挽救了党和红军,也重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伟大转变的同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突破,并进而在指导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实践中成功推进了这一事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民主革命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犹太组织是参与和影响美国民权事业中的一支关键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大约20年间,犹太组织通过内部优化整合,能力明显提升,并充分利用美国国内外时局,开展了一系列被称为“群际关系运动”的民权行动,从整体上塑造了有利于少数族裔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在参与“群际关系运动”中,主要犹太组织之间在理论认知、策略选择、主要途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犹太民权运动引领、支援了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开展的民权斗争,改变了美国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效提升了犹太人在美国的社会政治地位,锻造了更加自信、成熟、强大的犹太组织网络,塑造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政治中的自由派形象和声望。

  • 标签: 战后 美国犹太组织 群际关系运动 民权运动
  • 简介: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与中国决裂,撤走专家,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威胁我国。印度军队也向我国边境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美国大幅度增加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军事援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兰尼兹尔说,“蒋介石部队正在枕戈待旦加强备战”,随时准备反攻大陆。

  • 标签: 最大规模 解放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 蒋介石集团 运动 比武
  • 简介:《小说月报》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小说月报 编辑思想 读者
  • 简介:对于阶级斗争,传统马克思主义习惯于从唯物史观的决定论角度加以理解和解释,强调阶级斗争史观与唯物主义史观的一致性。事实上,阶级斗争也是一种伦理诉求,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色彩。这种伦理诉求是否具有现实性、正当性需要接受历史的检验和校正。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物理原理,实际构成了阶级斗争史观的物理视野,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原理构成了阶级斗争史观的伦理视野;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需要同时把握物理与伦理两种视野,实现物理与伦理两种价值的历史整合。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化的历史上,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探索和实践两种价值的整合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 标签: 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 伦理视野
  • 简介:'东方刘别谦'电影以娱乐为基础,通过观众的观看与体验来完成艺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使人获得教益的功用。在将批判性的观察融入观影过程的同时,洪深充满信心地运用了一门前卫艺术的修辞,这便是表演术。在1925年至1926年间发表的《课余漫笔》的基础上,1928年,

  • 标签: 世变际 传统革命家 寻求蔑视
  • 简介:洪深一生共创作、编译了38部话剧剧本,编、导电影9部(其中,编剧兼导演6部),编写电影剧本18部。他关于电影的教育理念,与民国前期的社会时代相联系,反映了当时对于电影普遍的价值诉求和心理预期。洪深的早期电影剧本写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倾向。作为

  • 标签: 世变际 传统革命家 寻求蔑视
  • 简介:本文梳理了中国驻旧金山首任总领事陈树棠(1828-1888)在任期间(1878-1882)的相关材料和事迹,重点关注他如何应对加州排华运动问题。作者目前正在撰写关于第二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1882-1885),著名外交官、改革家、诗人黄遵宪(1848-1905)的系列文章,本文可视为这些文章的引子。

  • 标签: 傅列秘 陈兰彬 陈树棠 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 排华 黄遵宪
  • 简介:5月20日至21日,2017“蚩尤九黎城”杯第二届中国·彭水阿依河青龙谷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在阿依河景区顺利举行,来自韩国、日本、重庆、贵州、云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知名专业户外探险团队以及众多热衷户外运动的朋友齐聚彭水阿依河景区。此次比赛地点围绕阿依河景区展开,水、陆结合的赛事设置在最大程度上考验了选手的综合素质和意志品质,也全方位展示了阿依河青龙谷景区的秀美灵动。“这里太美,山清水秀、有静有动,在这里比赛是一种享受。”参加比赛的国外运动员也连连为赛道点赞。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铁人户外队(团体)、骆志林(个人)分别获得精英组、业余组的冠军。

  • 标签: 户外运动 挑战赛 国际 极限 比赛地点 户外探险
  • 简介: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是中共走出生存困境的应急之举。当领导者拿起锄头,带着知识分子走进乡村时,它在政治与精神方面的溢出效应,不亚于其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意义。其中,大生产与整风的偶然结合,使得劳动被赋予了思想规训的意义,而“权力控制”也成为解释“延安道路”的新范式。事实上,对于奔赴延安的左翼知识青年而言,与其说是劳动改造了知识分子,毋宁说是知识分子在劳动中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大生产运动是中共生存政治的最好诠释,而生存逻辑也是理解现当代中国政治的一把钥匙。

  • 标签: 大生产运动 延安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热 中国学 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 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在全国首先创建的一门新学科。长期以来,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特色学科反映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轨迹,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的孵化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这门学科的倡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作者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60多年往事,记录了这门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并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0周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发展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社会主义 学科发展史
  • 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在全国首先创建的一门新学科。长期以来,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特色学科一起共同反映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轨迹,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的孵化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这门学科的倡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作者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60多年往事,记录了这门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并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0周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发展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社会主义 学科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