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性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哮喘 哮喘慢阻肺重叠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新型W-H胃底折叠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依赖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于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腹腔镜W-H胃底折叠术的PPI依赖性GERD患者临床资料。问卷随访治疗前后的GERD症状评分、症状主观缓解程度、PPI停药情况、疗效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GERD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中位年龄58岁;其中85%(68例)合并食管炎,77.5%(62例)合并裂孔疝。手术时间为67(52,73)min,无术中并发症和中转开腹。术后随访时间为16(14,18)个月,术后各GERD相关症状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化道和呼吸道总体症状的主观缓解程度分别为100(90,100)%和100(80,100)%。随访期间PPI停药率为83%(69/80),疗效满意率为93%(75/80)。术后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腹胀、排气增多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1%(49/80)、8%(6/80)、5%(4/80)和4%(3/80),有16%(13/80)的患者遗留长期偶尔吞咽不畅。无死亡、症状学复发和再手术病例。结论新型W-H胃底折叠术的中期疗效良好,有显著的GERD症状控制率和PPI停药率。术后吞咽困难较常见,但多为自限性,且不影响手术疗效的满意度。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初治Ⅲ/Ⅳ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资料。9例患者采用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P-Gemox-De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4周期治疗结束后,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总有效率为9/9,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主要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6例患者出现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未见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与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左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甘肃省其他5家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70例手术治疗左侧P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包括男43例、女27例;28例行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2例行经腹腔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结果。结果7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完成,肠系膜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结肠旁沟入路组[(26.7±8.8)比 (38.9±7.1)min,P<0.001)],失血量少于结肠旁沟入路组[45(30,50)比 50(40,60)ml,P=0.042],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0)比 (4.5±1.0)d,P=0.669)]。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电解质及醛固酮肾比值均正常,53例(75.7%)患者血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

  • 标签: 腹腔镜 肠系膜入路 结肠旁沟入路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的关系,探讨术前卵圆孔CT重建参数对PBC术中球囊压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疼痛科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BC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术前行颅底高分辨三维CT重建,并于轴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最大横截面的长径、短径及卵圆孔面积。术中运用便携式电子测压计持续监测记录PBC术中球囊充盈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相关性分析检验PBC术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PBC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卵圆孔最大横截面长径为(7.8±1.7)mm。PBC术中微球囊充盈时压力峰值(PM)为(194±27)kPa,开始压迫时微球囊压力值(P0)为(164±28)kPa,压迫120 s后微球囊压力(P120)为(135±20)kPa。相关性分析显示:P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6,P<0.05),与卵圆孔短径(r=0.24,P>0.05)、卵圆孔面积(r=0.36,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09,P>0.05)均无相关性;P12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4,P<0.05),与卵圆孔短径(r=0.18,P>0.05)、卵圆孔面积(r=0.28,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13,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PBC术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长径存在相关性,通过术前颅底高分辨CT对卵圆孔进行重建,可以为预测PBC术中球囊压力目标值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球囊压力 卵圆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ECIR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多通道PCNL及单通道ECIRS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均为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两组均常规留置F6双J管与肾造瘘管。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UB)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结石清除率(SFR),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碎片<4 mm视为结石清除。比较分析两组的SFR、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女70例,男65例,平均年龄50.8岁。其中74例行多通道PCNL,61例行单通道ECIRS。PCNL组肾结石长径为(58.5±11.4)mm,ECIRS组结石长径为(57.7±11.6)mm(P=0.658)。两组术后24 h的SFR(81.1% 比 80.3%)与术后1个月的SFR(91.9%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L组对比ECIRS组需更长的手术时间[M(Q1,Q3)为130(100,171)比105(90,135)min,P=0.015]。PCNL组的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8.92%比1.64%,P<0.01),且住院时间长于ECIRS组[M(Q1,Q3)为8(7,9)比6(5,8)d,P<0.01]。结论斜跨位多通道PCNL和单通道ECIRS处理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法的SFR相当,ECIRS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鹿角形肾结石 斜跨位 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序贯荆花胃康胶丸对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初治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和症状改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就诊于全国16家医疗中心的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 pylori感染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药方案为传统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胶囊,疗程14 d)序贯荆花胃康胶丸(疗程30 d),疗程共44 d。对照组给药方案为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胶囊,疗程14 d)。主要观察指标为H. pylori根除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1个月消化不良症状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1 054例,其中试验组522例,年龄53(26,73)岁,男224例(42.91%),女298例(57.09%);对照组532例,年龄46(22,71)岁,男221例(41.54%),女311例(58.46%)。基于PP分析发现,试验组H. 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93.85%比87.88%, P=0.001)。分析1 054例患者发现,H. pylori根除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消化不良总分[4(4,7)比15(10,22),P<0.001]、中上腹痛[1(1,4)比4(1,8),P<0.001]、餐后饱胀不适感[1(1,4)比4(4,9),P<0.001]、早饱[1(1,1)比4(1,4),P<0.001]、中上腹烧灼感[1(1,1)比1(1,4),P<0.001]均降低。同样地,试验组、对照组、根除成功组、根除失败组中消化不良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P<0.001)。此外H. pylori根除成功组消化不良总分[4(4,7)比7(4,10),P<0.001]、中上腹痛[1(1,2)比1(1,4),P<0.001]和餐后饱胀不适感[1(1,3)比1(1,4),P=0.002]相较于根除失败组均降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比0.38%,P=0.09)。结论相较于传统铋剂四联疗法,铋剂四联疗法序贯荆花胃康胶丸可提高H. pylori根除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H. pylori根除治疗可以缓解H. pylori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不良 荆花胃康 铋剂四联疗法
  • 作者: 唐晓 蒲琳 张佳莹 晁灵善 王睿 郭冬 齐慧生 王文生 尹福在 李绪言 李影 袁雪 杜中涛 徐斌 刘景院 阎锡新 孙兵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 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北京 10006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石家庄 05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重症中心,北京 100029,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呼吸科,唐山 063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沧州 061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秦皇岛066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北京 100069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M(P25,P75)描述。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M(P25,P75)为31(28,75) 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 d],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生命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