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结核病依旧是21世纪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耐药结核病是21世纪全球结核病控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并将其作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对策的重要依据,为此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有结核菌药敏测定的初复治患者耐药情况做一研究,为初复治患者制定化疗方案经验选药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5-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初复治肺结核有结核菌药敏测定的203例患者,报告其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链霉素、卡那霉素六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其中初治137例,复治66例。男113例,女90例,20~29岁74例,占36.5%,30~39岁62例,占30.5%,40~49岁23例,占11.3%,50~59岁31例,占15.3%,60岁以上40例,占2%,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0岁,平均35.6岁。1.2判定标准1.2.1初复治判定标准初治指1未用过抗结核药的新患者;2用药未满1个月者。复治指1初治满疗程;2慢性排菌患者。1.2.2耐药判定标准异烟肼1μg/L浓度中有菌生长为耐药;利福平50μg/L浓度中有菌生长为耐药;链霉素10μg/L浓度中有菌生长为...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目的: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重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2)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3)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O%(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O%,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结论:(1)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2)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132例乌头碱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心律失常127例,占96.21%。其中发生室性早搏71例,占53.79%;47例呈频发多源性室早二联律或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27例,占20.45%,心率140-230min^-1,其中12例为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39例,占29.55%;心房纤颤4例,占2.27%。中毒性休克17例,占12.88%。结论:乌头碱中毒突出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迅速应用足量利多卡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含镁极化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27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共涉及12类药品109个品种,以抗微生物类(47种,168例)和中药注射剂(20种,42例)最多;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最多(115例),其后依次是消化系统(40例)、神经系统(35例)、循环系统(34例)、全身反应(28例)、呼吸系统(19例).引发ADR数量最多的前10位药品依次为左氧氟沙星(23例)、阿奇霉素(16例)、头孢噻肟(15例)、头孢曲松(13例)、青霉素(10例)、头孢哌酮(8例)、银杏黄酮苷(7例)、头孢他啶(7例)、银杏提取物/双嘧达莫(7例)、头孢吡肟(6例).结论及时报告ADR,有助于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确定医院感染的重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全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科室、部位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全年9553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20(2.30%);感染264例次(2.5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8.47%),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为20.61%和8.78%;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48.97%),常见的有铜绿假单胞菌(10.34%)、大肠埃希菌(6.21%);真菌占22.0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3.10%)。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定,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简介:目的总结探讨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改善肺腺鳞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3例肺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学来源、发病率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全组占同期手术的11.5%,施行肺叶切除(含两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47例,全肺切除1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58例,姑息性切除5例;术前确诊12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37例,Ⅳ期1例.全组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转移率77.8%;淋巴结转移度43.9%.结论肺腺鳞癌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