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手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对白内障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0-10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针对直接和间接眼底镜下眼底窥不清253例,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和视神经情况以判断预后。结果:该253例患者中有47例经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差,其中接受白内障手术37例,有35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另10例放弃手术;206例经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好,其中201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有199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5例因有全身其他疾病不能手术。结论:白内障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及视神经情况,对于判断手术预后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光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视患者近距离屈光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光不正度、配戴静态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astigmatism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m、视近40cm、视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光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