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58岁,因突发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于2011年6月15日收入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人院时查体:意识模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d=3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行头颅CT检查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Ⅲ级。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
简介:目的探讨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1例右侧顶枕部和胼胝体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WHOⅡ~Ⅲ级)患者,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标本观察肿瘤为灰白色破碎组织块,质地柔软,约3.00cm×3.00cm×0.50cm大小。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呈界限分明的两种排列,一种为部分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呈菊心团样结构,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广泛的“假栅栏状”排列,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另一种为肿瘤细胞呈“旋涡状”排列,伴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巢蛋白强阳性表达,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神经毡岛样结构周围部分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表达阳性,中心部位突触素强阳性表达;星形细胞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p53阳性细胞数目为25%~50%;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Ki-67抗原标记指数〈5%,星形细胞瘤区域约为10%。结论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浸润性星形细胞瘤相似,但“假栅栏状”结构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可能与多个神经毡岛样结构融合有关。肿瘤染色体检测与星形细胞瘤相似,均表现为染色体7q、9p缺失,提示其本质-生物学行为仍为星形细胞源性而非神经元源性肿瘤.
简介:目的制备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化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化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和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减压、丁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减压、丁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睡眠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较对照组的52.17%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路减压、丁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术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曲克芦丁对β淀粉样蛋白(Ap25-35)诱导大鼠AD模型的影响,为AD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曲克芦丁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mg/kg体质量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曲克芦丁治疗组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低剂量治疗组为10mg/kg,中剂量组为20mg/kg,高剂量组为50mg/kg。各组大鼠灌胃14d后,模型组和各剂量曲克芦丁治疗组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1μL,对照组不做处理。敞箱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变情况,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认知情况改变情况。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hAT、AchE的活性,Westernblotting检测Bcl和Bax表达水平。结果敞箱实验中,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垂直水平运动得分均较模型组大鼠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型迷宫实验中,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较模型组大鼠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治疗组ChAT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Ach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治疗组Bcl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对Aβ25-35聚集引起的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ChAT活性上调有关。
简介:目的腰5和腰6脊神经根共同结扎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鼠模型,但结扎后大鼠的机械触诱发痛会在24-72h内迅速发展,时间窗过短,本课题组探索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鼠模型。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及假手术组,除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18只外,其余3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检测其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另取5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各组大鼠只数分别为6只、24只、24只。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丝酸性蛋白(GFAP)在结扎术后第1d、第7d、第14d和第28d的表达。结果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产生了长期发展的机械触诱发痛(1-14d);且大鼠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随之升高。结论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鼠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期具体机制的有效模型。
简介: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高致死率、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肯定的机制是蛛网膜下腔血液和红细胞崩解产物氧合血红蛋白(OxyHb)是CVS发生的第一推动力.起关键作用。血管内皮损害、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ET-1、蛋白激酶C(PKC)、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在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此外,SAH后脂质过氧化物、Ras蛋白、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的增加及K^+通道活性降低等因素也与CVS的发病机制有关。近年来,NO在SAH后CVS的作用受到各研究机构的重视。
简介:目的观察诱导型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NOS)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大鼠脊髓压迫伤后分别给予iNOS和n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7-硝基吲唑(7-NI)进行治疗,24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4周后用电生理和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AG和7-NI均可以抑制组织中的NO含量,并使NOS活性下降,同时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率,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NOS抑制剂可以使伤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AG的作用似乎更明显,提示iNOS活性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更具决定作用.
简介: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定于2010年10月22-2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承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粲业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及等多家机构协办。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化手术方法,以总结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230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230例,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差异,但是术中输血量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显著少于大骨瓣开颅手术组,且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缩短。结论选择性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对老年性高血压出血患者,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决定,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在适宜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