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评价^18F—FDGPET/CT探查腹膜转移瘤的价值。方法:39例有腹部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患者行PET/CT首次和延迟扫描,在PET/CT图像上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结果与常规CT比较。测量62个病灶和对照组32例腹部无病变患者的肠管SUVmax。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和肿瘤标记物随访作出最后诊断。结果:最终确认39例中31例腹膜转移瘤,病灶均为结节状或沿腹膜条片状分布,多位于肝脏周围和盆腔腹膜,其他部位腹膜少见。PET/CT漏诊的4个病灶主要位于肝脏周围,1例因化疗不久病灶FDG低摄取而漏诊,因此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1%。CT仅检出12例转移瘤。转移瘤SU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管SUVmax(P=0.0000)。结论:^18F—FDGPET/CT能够较CT更早、更多地检出腹膜转移瘤,病灶体积小、位于基础摄取较高的肝脏周围是漏诊主要原因,而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利于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对进展期胃癌胃周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评价其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行腹部双源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进行三维血管重建,根据其CTA表现评价胃周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将所得的解剖学资料与腹腔镜下血管解剖对比.结果双源CT血管重建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5例,胃右动脉15例,胃左静脉5例,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全部显示,其中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胃左静脉直接汇入门静脉2例.脾动脉起源相对固定.根据CTA结果指导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的胃周血管与术中活体解剖完全吻合.结论双源CTA能清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以及部分静脉血管,对腹腔镜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CD44v6在62例NSCLC组织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在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6%、69.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VEGF、CD44v6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Ⅲ-Ⅳ期NSCLC组织中VEGF、CD44v6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VEGF、CD44v6阳性的患者3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TNM临床分期、CD44v6阳性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及VEGF阳性表达可以作为独立的因素影响NSCLC患者术后的3a生存率。结论:通过这两个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其临床治疗。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α-SMA及TIMP1和TIMP2在不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患者中表达情况。以本院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结果随着宫颈癌患者临床分级增高α-SMA及TIMP1和TIMP2表达逐步增强,且不同分级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相同临床分期患者中,α-SMA及TIMP1和TIMP2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α-SMA及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宫颈癌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简介: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NSCLC占大多数。肺癌早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但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多数患者术后仍需接受放化疗治疗。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长期应用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对远期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并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肿瘤耐药性。EHD1与EGFR突变通过干扰细胞内吞循环,造成细胞多种蛋白受体转导及多种信号通路传导异常,诱发细胞癌变。EHD1和EGFR有望成为NSCLC治疗新靶点,探索二者异常表达在NSCLC中的具体机制,为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为肺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诊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病情及提高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简介:目的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简介:目的探讨Krüppell样因子4(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KLF4的表达情况,分析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KLF4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和胞核。食管癌组织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41.7%(25/60)和0.445±0.268,低于癌旁组织的80.0%(48/60)和1.162±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者的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89±0.09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4.1%(20/37)和0.466±0.019;TNMⅢ期的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63±0.058,均低于Ⅰ期的57.1%(4/7)和0.458±0.033及Ⅱ期的53.3%(16/30)和0.423±0.0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52.4个月,高于阴性表达组的23.2个月;而KLF4mRNA高表达组的中位OS为50.1个月,高于低表达组的25.5个月,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和KLF4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LF4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的判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简介: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高发区分布在我国南方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放射治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手段,近来,随着CT、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先进影像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及综合放、化疗研究的进展,大多数原发NPC病例,甚至部分复发病例均能得到治愈。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右侧前胸壁及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约3cm,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中给予化疗栓塞,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及定期护理。结果10例病人成功植入10个导管药盒系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病人生存期最短10个月,最长约37个月。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区域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途径。在床边或门诊即可实现区域化疗,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的效果,易为病人接受,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良好手段。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中的两个因子P16蛋白和CyclinD1,并探讨其与外阴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外阴鳞癌的阳性表达无论是病例数还是阳性指数与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外阴皮肤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鳞癌之间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期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CyclinD1低于Ⅲ+Ⅳ期(P<0.05)。高、中分化的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CyclinD1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且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良性病变中P16蛋白的失活不明显。而在癌变后,P16蛋白的失活明显,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越下调。相反,CyclinD1是细胞增殖的促进因子,在外阴癌变后,CyclinD1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CyclinD1和P16蛋白呈负相关。
简介:背景与目的: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6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8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采用CD34抗体标记测定微血管密度(miarovesseldensity,MVD)和并测算水肿指数(edemaindex,EI)。结果:(1)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分级胶质瘤组织瘤细胞的胞浆内,低分级胶质瘤呈低水平表达,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VEGF蛋白均表达为阴性。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总表达率77.8%(28/36)。(2)高分级(Ⅲ、Ⅳ级)胶质瘤MVD(68.88±19.05个/HP)也相对于低分级(Ⅰ、Ⅱ级)胶质瘤MVD(37.82±12.37个/HP)高(t=5.116,P〈0.01)。(3)高分级(Ⅲ、Ⅳ级)胶质瘤水肿程度相对低分级(Ⅰ、Ⅱ级)胶质瘤程度较重。高分级胶质瘤EI与低分级胶质瘤EI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3.852,P〈0.01)。(4)VEGF表达阳性者MVD(53.35±15.71个/HP)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15.76±5.38个/HP)(P〈0.01),VEGF表达阳性者EI(3.45±1.63)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1.35±0.41)(P〈0.05)。结论:VEGF的表达水平对判断人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级别有重要的价值。VEGF表达和MVD、EI检测结果可作为人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之间43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295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141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60/295),而开腹组为39.7%(56/141),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O.0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0.52±51.13)分钟,长于开腹组(180.05±57.29)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于老年病人安全、可行。
简介:^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已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特别对NSCLC疗效预测具有重要价值。PET/CT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根据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达到早期预测NSCLC治疗疗效的目的。现将PET/CT应用于评价NSCLC疗效的文献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降低肌瘤残留率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敦煌市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其中50例于肌瘤剔除后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另47例未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观察肌瘤残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发现11例有肌瘤残留,均为肌壁间肌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中使用阴道超声探查能及时发现残留肌瘤,减少术后肌瘤复发率。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5(LN-5)表达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7例肺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5蛋白表达,同时通过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LN-5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中LN-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12/57),癌旁组织中为1.7%(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敏感突变(E19+E21)的发生率为43.9%(25/57),EGFR非敏感突变(野生型+E20)的发生率为56.1%(32/57)。LN-5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EGFR突变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LN-5表达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r=-0.283,P〈0.05)。结论LN-5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其表达与EGFR突变状态具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63及p7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6例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p63及p7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置换一抗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并同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p63及p73在66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明显表达,p63表达阳性率为42.42%,p73表达阳性率为31.82%。组间对照:p63组Ⅱ~Ⅳ级与I~Ⅱ级比较P<0.Ol:p73组Ⅲ~Ⅳ级与I~Ⅱ级比较P<0.05,Ⅱ—Ⅲ级与I~Ⅱ级比较,x^2=2.268,P>0.05。结论:p63及p73作为p53家族的新成员可能是候选的抑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