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运用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其中期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观察,纳入60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补益肾治疗加基础钙剂。采用专家调查形式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系数划定,观察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疼痛和中医主要症状、体征评分,骨代谢生化指标(β-CrossLaps、P1NP)、骨密度指标的检测值,从而确定疗效等级,评价其5个月后的疗效以及各指标前后的变化。结果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疼痛28%、中医症状体征28%、P1NP15.3%、β-CrossLaps6.7%、L2-L4椎体BMD22%。其中以综合权重评分分值〉23.8%为治愈,13.4%~23.8%为好转,〈13.4%为未愈,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有变化。结论对于一种多指标评价体系,可以运用权重系数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肾阴虚 综合疗效 评价指标 骨质疏松症 权重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lincRNAuc431+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OP)肾阴虚证的关系及其二级结构特征。方法在前期研究证实了CLCF1是POP肾阴虚证的重要关联基因,并在血液lncRNA芯片检测中筛选了POP肾阴虚证的特异lincRNAs,本文采用blat软件对靶基因为CLCF1的lncRNA进行分析;采用分析软件RNAfold对lncRNA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组25例,健康绝经后妇女25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对照组外周血lincRNAuc431+及CLCF1的表达水平。结果blat软件预测lincRNAuc431+的靶基因为CLCF1,相关系数为-0.8192(P=0.0069);RNAfold软件预测发现lincRNAuc431+有多个茎环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OP肾阴虚证组CLC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incRNAuc431+在POP肾阴虚证组中表达出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ncRNAuc43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联。

  • 标签: 中医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lincRNA
  • 简介:目的研究靶向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microRNAs。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CLCF1基因3'非编码区(3'Nonencodingarea,3'UTR)作用的miRNAs;将人工合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CLCF1基因3'UTR区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miRNAs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NA对CLCF1基因翻译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CLCF1基因3'UTR与hsa-miR-655、hsa-miR-300、hsa-miR-381、hsa-miR-374c、hsa-miR-515等5个miRNAs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hsa-miR-655组荧光活性下调至33.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当使用突变型CLCF1基因3'UTR,荧光活性上调至67.22%,说明hsa-miR-655对CLCF13'UT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hsa-miR-374c和hsa-miR-515组荧光活性分别下调27.27%(P=0.000)和27.74%(P=0.006),二者对CLCF13'UT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hsa-miR-300和hsa-miR-381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活性分别下调6.35%(P=0.213)和9.89%(P=0.127),二者对CLCF13'UTR的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hsa-miR-655通过靶向结合CLCF1mRNA的3'UTR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表达。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肾阴虚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CLCF1基因 微小RNA 3'非编码区
  • 简介: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方法.方法2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后路Apofix及C1,2经关节螺钉治疗.结果共放置经关节螺钉55枚,其中1例因椎动脉损伤仅进行了单侧放置.术后并发感染2例,经清创治疗后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3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技术联合Apofix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 标签: 治疗后 齿状突骨折 联合 并发症 放置 关节
  •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TKA治疗99例(99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闭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闭2h,33例)、4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闭4h,33例)及不闭组(引流管在术后不闭,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h组和不闭组(P〈0.05),而2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闭组(P〈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h组和不闭组(P〈0.05),而2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闭组相似(P〉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闭,引流管闭2h及4h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闭4h术后总失血量最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引流管 夹闭时间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