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从体表心电图(ECGT)测量QT离散度(QTd)错误理由。方法使用立体心电图仪对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进行24导通道实时同步描记12导联ECG,普通心电向量图(VCG),3导正交心电图(O-ECG),9导时间心向量图(T-VCG),变向时间心向量图(DCT-VCG)检测。结果(1)病例和对照组QT间期,QTc在体表ECG,O-ECG,T-VCG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r=0.879-0.993,P<0.01),而QTd,QTcd在体表ECG和T-VCG之间无明显相关;(2)两组所测QTd,QTcd值在体表ECG和O-ECT,体表ECG和T-VCG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QT,QTc无明显差异;(3)从两组间比较来看:病例组较对照组QT,QTc间期均在体表ECG,O-ECGtT-VCG上有明显延长,而QTd,QTcd仅在体表ECG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O-ECT,T-VCG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步12导联体表ECG,在同一心动周期中只有1个整体QT间期。QT间期测量最好采用SECG,因从T-VCG角度观察更准确。虽体表ECG上测量QTd在不同组间有差异,但在T-VCG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立体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 QTD 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在MRI影像显示信号特征,并分析斑块内部病理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价值参考。方法抽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26例AS患者(30块斑块)作为本次研究标本,对所有标本行MRI影像检测,再行病理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以病理为参照标准,在对斑块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占比和斑块病变危险系数上MRI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和病理检查诊断AS一致性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是诊断AS具有前途性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MRI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89例,比较2组感染时间、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结果感染组平均感染发生在住院后(3.7±1.6)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63.6%),上呼吸道感染6例(18.2%),泌尿系统感染7例(21.2%)。感染组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其中意识障碍和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独立预测危险因素(P〈0.05,P〈0.01)。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死亡23例,占18.9%,其中感染组死亡18例。剔除死亡因素后,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非感染组[(17.8±4.1)dvs(12.5±5.3)d,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脑梗死 交叉感染 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意识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救治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14年2月间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收治因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5例,探讨院前急救不同因素对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影响。结果:全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院前急救后,心跳、呼吸恢复者21例(24.7%),患者存活并出院者13例(15.3%)。年龄高于60岁高电压击伤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有所降低,但与〈60岁组与低电压击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击后至行心肺复苏急救时间〈5min患者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最高,且随着施救时间延长(〈5min,5-11min,11-16min,〉16min),复苏成功率(58.33%比31.58%比8.00%比0%)、出院存活率(58.33%比15.79%比0%比0%)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及早进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预后。

  • 标签: 电击伤 心脏停搏 急救医疗服务 心肺复苏术
  • 简介:目的调查脑血管意外患者健康状况,探讨和分析患者康复期间健康需求。方法选择200例于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脑血管意外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追踪调查和问卷咨询调查方式,掌握和了解患者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康复期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情况。结果康复期脑血管意外患者渴望对致病原因、良好生活方式、正确用药、科学护理、病情突发时急救原则以及必要医疗救助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以期能够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有效改善和优化自身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救治和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脑血管意外患者 康复期健康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上静脉引流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较为少见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 标签: 动静脉瘘 岩上静脉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方法对4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283例患者中,对20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占71.4%;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占4.2%;3例未扩张,占1.1%.结果4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6.4%;术中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恢复,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1例死亡;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30d内卒中或死亡6例,占1.26%.随访率为77.8%.再狭窄17例,占4.6%.结论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若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 简介: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分别为83%(45/54)和21%(12/56),P=0.001。②两组共5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患者,双侧变异者比单侧更容易发生眩晕(P=0.021);椎动脉走行高、低位变异(第3颈椎水平以上为高位变异)与眩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走行变异者椎动脉椎间隙段和颅内段PSV分别为(56±10)和(53±10)cm/s,走行正常者分别为(59±12)和(56±11)cm/s,两者椎动脉椎间隙段PSV比较,两者颅内段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1);走行变异者椎动脉颅内段流速低于椎间隙段,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测可客观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该变异可能是引起眩晕原因。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变异 椎动脉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归纳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病理因素与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临床预后与肝转移部位、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有无肝外转移、有无淋巴转移、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治疗方法因素有着一定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与有无肝外转移、有无淋巴转移、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和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因素有着较大关系。结论积极治疗转移灶,科学选择治疗方法,均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无肝外转移、有无淋巴转移、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和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0例ERS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45.47±10.13岁。45岁以下36例占60%。32例(53.3%)以心脏急症收住入院,其中14例(23.3%)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1.7%)误诊为急性心包炎。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4例单支血管狭窄〉70%。结论ERS者主要易误诊为冠心病及AMI。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和血小板聚集仪检测15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148例非高血压病健康A(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高血压组高切变、中切变及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小板聚集率在男性ADP2.0μmol/L和hdr5.56μml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可能为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机理之一。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液流变学 血粘度 血小板聚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及其对脑出血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共108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共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瘦素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后3个月死亡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血浆瘦素水平[(33.24±15.25)ng/ml]与对照组[(10.31±4.9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是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1.31,95%CI=1.08~2.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对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6,95%CI=0.78~0.92,P〈0.01),且判定血浆瘦素水平大于41.73ng/ml,对预测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灵敏度为71.43%和特异度为87.50%。结论脑出血后血浆瘦素水平升高,检测血浆瘦素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死亡。

  • 标签: 瘦素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病、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病变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分组。其中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42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5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TG、TC、HDL-C、LDL-C血脂指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产生不利影响,在今后冠状动脉病变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发生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低氧血症发生与年龄、术前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肺部感染关系及低氧血症发生后处理效果和死亡率。结果6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7例,发生率为26.6%。低氧血症组与正常组在年龄、FEV1.0%、LVEF、体外循环时间、肺部感染率相关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防治低氧血症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率重要措施。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否对脂代谢、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192例T2DM患者被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96例)和合并高血压组(B组,100例),对两组一般情况、血压、脂代谢、微血管损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血压(148±24)mmHg/(86±15)mmHg、胆固醇(6.0±0.9)mmol/L、血肌酐(70±21.1)μmol/L、血尿酸(343±81)μmol/L和低切粘度(11.02±2.3)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T2DM和高血压病均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当T2DM合并高血压时,前述异常和损害加重,应及早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49例病人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29个变量与再狭窄关系.结果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ACC/AHA病变分型,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正常急性心股梗死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在349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17例冠状动脉影像正常,分析这17例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果冠状动脉影像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占17/349(4.87%),平均年龄(43.6±6.32)岁,45岁以下者15例,全部为男性,临床无心衰、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预后好。结论生心肌梗死可以发生在正常冠状动脉基础上,此种情况多发生在45岁以下男性患者,病前多健康,临床无严重并发症,预后好,预防冠状动脉痉挛是该病主要策略。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方法、评价者知识水平及观点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Meta分析结果和结论可能是不正确,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1].因此,对Meta分析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尤为重要.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根据研究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倚各个因素而确定,目前出现评价工具较多,主要有单个评价条目(components/items)、清单(checklist/list)和量表(scale)三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对Meta分析类型[2]、Meta分析软件[3]进行了介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原始研究类型基础上,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常用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工具 质量 研究方法学 TRAIL
  •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检验时溶血对其准确性造成影响以及相关纠正措施。方法将同一血液样本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血清标本没有溶血,另一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对两个样本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对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溶血变化数值进行分析。结果TP、AST、CK、CK-MB、HBDH以及LDH和K+检测值,溶血标本高于未发生溶血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a+检测值未溶血标本高于发生溶血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导致TP、AST、CK、CK-MB、HBDH、LDH、K+同血清Hb浓度具有正相关,Na+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溶血影响,并且同血清中Hb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借助血清Hb浓度可以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纠正。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与纠正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