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失败 更换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1999-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和脑脊液等无菌体液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RSA的耐药基因mecA、mecC及其毒力基因PVL和sasX。结果258株金葡菌中MRSA菌株占54.3%(140/258),MSSA占45.7%(118/258),血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无菌体液中MRSA的检出率由1999-2002年的71.9%逐年下降至2011-2014年的4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SA对多数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MSSA对受试抗菌药仍然十分敏感,细菌耐药率除青霉素外,均≤11%。β内酰胺类(除青霉素外)对MSSA的MIC90值均≤1mg/L。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90株临床分离的MRSAme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mecC基因;sasX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46.7%,未检测到PVL基因。sasX阳性的MRSA和sasX阴性的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磷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高度耐药,但sasX阳性MRSA菌株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一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高于sasX阴性的MRSA菌株。结论MRSA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重视和加强对金葡菌中MRSA的监测。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菌体液 抗菌药物敏感性
  • 简介:生物膜是附着于受感染组织或植人物表面,由微生及其自身产生的多聚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构成。念珠菌属尤其白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很多念珠菌感染与医疗植入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有关。存在于生物膜的念珠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且传统的抗真菌药难以清除生物膜,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移除医疗植入材料,因此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 标签: 生物膜形成 念珠菌属 抑制作用 伏立康唑 获得性真菌感染 菌种
  • 简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高分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过度使用有关。本文作者等研究了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与MRSA和氟喹诺酮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分为3个时段:干预前期(2000年1月-2005年8月),干预期(2005年9月-2006年3月)和干预后期(2006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分段回归分析方法评估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耐氟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物使用 分离率 氟喹诺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