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colorDopplersonography,TVCDS)在子宫内膜癌病变2009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新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TVCDS诊断及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混合回声团内见微小无回声区及纤维状稍高回声、小片状低回声区,有助于超声对内膜癌的诊断。依据2009FIGO分期,超声对Ⅰa、Ⅰb及Ⅱ期内膜癌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0%、83.33%及100%。结论:TVCDS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对Ⅰ期和Ⅱ期内膜癌患者的分期准确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就妇产科急诊中超声诊断的临床运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急诊患者(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病理分析诊断,观察组则是在病理分析前,进行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及确诊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急诊中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 本文从针灸疗法的角度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提出了观点,体现我国传统医学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显著优势,这也势必会提升我国针灸疗法的影响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寻求控制方法,以期为今后的血液细胞检测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我站血型相同的健康献血者人群 75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分析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将抗凝比例分别设置为 1∶10000与 1∶5000,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将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分别设定为 30min、 3h及 6h,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3h与 6h分别与 30min相比。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如抗凝比例、放置时间、存放温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但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抗凝比例与放置时间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检验中需要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确保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少年口腔错颌畸形正畸治疗中应用 CBC 丁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12 月 本院口腔科治疗的正畸错颌畸形患者 45 例,另选择同期正常青少年 45 例,两组均进行CBC 丁检查比较骨裂数量差异。结果观 察组中骨性n 类错颌畸形患者骨裂数量高于其他类型错颌畸形及正常青少年,下颌畸形多发生在骨性皿类患者,上颌畸形多发生 在骨性 H 类患者,骨性I 类患者上下颌骨裂数量与正常青少年比较无差异。结论通过 CBCT 检查能够判断各种骨性类型错颌畸 形患者骨裂情况,在正畸治疗时应重视骨裂对其带来的影响。
简介:目的建立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非影像学指标结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能性,以便后续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先后行DWI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70例、非肿瘤患者44例。应用DWI影像评价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按危险高低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1~5分)。随机抽取一半患者分入建模组,其余分入验证组。分析建模组中良恶性病例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肛门指检(DRE)、PI-RADS分级等指标的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考察变量,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建立两项Loglstic回归模型。A:非影像学指标+PI-RADS;B:只含非影像学指标。利用验证组病例数据建立Loglstic回归模型和PI-RADS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确定最佳界值。结果良恶性患者PSA、f/tPSA、DRE及PI-RADS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考察变量。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P=-6.18+0.0006PSA+1.73DRE-8.01f/tPSA+1.3PI-RADS;B:LogitP=-0.095+0.0467PSA+1.88DRE-7.3959f/tPSA。应用A模型预测验证组的穿刺结果,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WIPI-RADS分级(0.835)和临床指标(0.751)。A、B模型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80.0%,90.9%、62.9%;PI-RADS分级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3.6%和94.3%。结论联合PSA、f/tPSA、DRE及PI-RADS这4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准确率较高,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治疗的72例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两对半检验,同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研讨。结果:检验后,大三阳患者32例,占总人数的44.4%。小三阳患者30例,占总人数的41.7%,其他类型患者10例,占总人数的13.9%,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P
简介:1《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的创刊与现状1.1创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2003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由中国科协管理的唯一的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期刊。回顾创刊要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本刊的创始人——已故总编辑李晋波教授生前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勤劳动;不能忘记当年以李晋波教授为首的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要学习他们为筹建本刊曾坚持长达8年之久的顽强创业精神(1995年周村会开始酝酿,1997年济南会正式成立筹备小组);不能忘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本刊的创建、主办和运作所给予的关怀和鼎立支持。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SIS)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的S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X线摄影所示的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进行分型、测量,并与MRI所见进行对照,分析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与SIS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肩峰平坦形(Ⅰ型)8例、弧形(Ⅱ型)10例、钩状(Ⅲ型)42例。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下间隙为(1.21±0.36)cm,MRI所示肩峰下间隙值为(1.10±0.18)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MRI分级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肩峰下间隙值与肩袖损伤MRI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SIS发生密切相关;当肩峰形态为钩状及肩峰下间隙值<1cm,强烈提示SIS可能,对于无MRI的基层医院诊断SIS临床意义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肾细胞癌(RCC)的诊断主要依赖传统影像学检查,但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指出,11C-乙酸(11C-AC)在RCC的原发病灶中存在高摄取,而另一项类似研究则认为RCC的摄取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肾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肾脏单发占位者分别行20min11C-ACPET动态采集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ACPET/CT局部静态显像,勾画肾占位及健侧肾实质感兴趣区(ROI),以靶本(T/B值)比值为指标,定义T/B比值〉1为阳性,≤1为阴性。观察肾占位放射性摄取特征和动态曲线差异,并比较两种示踪剂诊断RCC的阳性率。结果34例肾占位者中,26例手术、8例穿刺。其中26例为RCC,11C-AC和18F-FDGPET/CT诊断RCC的阳性率分别为88.5%和3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动态显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显示,RCC与良性病变的放射性计数达峰时间及曲线走势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11C-ACPET/CT显像探测RC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8F-FDG。TAC可能有助于肾占位性质的鉴别。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剂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剂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kV)、低对比剂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小结节(SPN)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6月170例患者191个SPN于VATS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所需费用、SPN平均大小及其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检查等。结果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11±4)min;平均VATS楔形切除术时间和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16±2)min和(95±30)min;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77±2.1)d,平均治疗费用为(44469.02±12916.63)元;定位后无症状气胸发生率为10.0%,无症状出血发生率为35.9%,无症状气胸合并出血发生率为5.9%,7例(4.1%)患者由VATS转开胸手术,2例(1.2%)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为(13.5±6.4)mm,距脏层胸膜平均距离为(11.1±9.7)mm;恶性SPN占75.9%;磨玻璃密度影(GGO)的恶性率比实性结节大。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降低了开胸手术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对不典型SPN具有巨大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对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分析18例少脂肪肾AML、15例肾嫌色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平扫CT图像,测量并计算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50%密度,以及10%/平均密度比值,比较以上参数在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之间的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少脂肪AML与后两者的鉴别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的优劣。结果:少脂肪肾AML的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均显著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10%/平均密度比值无差异。以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80、0.76、0.78和0.82,各参数效能无明显差异;鉴别少脂肪肾AML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AUC为0.69、0.70、0.68和0.72,各参数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诊断效能仍有待提高。
简介:目的:比较前列腺癌小视野与常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与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肿瘤累及组织百分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例行小视野及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查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以穿刺位置为单位,评价肿瘤可见性,测量所有前列腺癌的ADC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种序列之间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和肿瘤累及组织百分比的相关关系,并单独评估不同肿瘤累及组织百分比(≤10%、11%~40%、41%~70%、71%~100%)组穿刺标本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统计114处穿刺阳性位置的数据,小视野ADC图上肿瘤可见率(100/114)显著高于常规ADC图(86/114)(P<0.05)。小视野与常规DWI上全部前列腺癌样本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2和-0.41,P<0.05),累及组织71%~100%组前列腺癌ADC值亦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62和-0.56,P<0.05),但其余各组无显著相关关系。前列腺癌ADC值与累及组织百分比亦呈负相关关系(r=-0.69和-0.63,P<0.05),且相关系数高于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论:小视野前列腺ADC图可提高肿瘤的可见率,但ADC值受Gleason评分及肿瘤百分比的影响,对Gleason评分预测效果有限。
简介:摘要:目的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专业实践技能操作和考核与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要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水平,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方法选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5级学生96人为观察组,2014级学生92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实训技能成绩,并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观察组学生大三实习2周后,对医院影像科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实训技能成绩(82.64±6.93)分,高于对照组的(73.30±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课程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学生满意度达到88.5%;实习医院影像科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专业技能操作满意度达95.8%。结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与实践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校院融合,形成多方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