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48例患者,显效44例,显效率91.7%;实验组有效23例,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21例,有效率87.5%,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一般治疗+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方案,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NP、LVEF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C、P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对于延缓病情、改善心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氯吡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急性梗死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另外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一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的改善情况,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都明显提高,且B组患者ADL和FMA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进行早期康复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死 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长春西汀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96例急性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治疗,实验组应用长春西汀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d、7d时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改善急性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长春西汀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理心汤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11只雄性SD大鼠按比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以及理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测量MDA、T-SOD、GSH-PX、ET、NO。结果理心汤可降低MDA含量,提高T-SOD和GSH-PX活性,降低ET、NO含量。结论理心汤的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理。

  • 标签: 理心汤 动脉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病心衰患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100例扩张型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来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LVEDD、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抗体、BNP为实验组较优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丙种球蛋白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于扩张型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推介使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扩张型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扩张型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 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扩张型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扩张型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心肌梗塞患者中循证护理的临床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经过一时间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循证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其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观察以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接收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38例,对38例病人进行早期病情观察以及精细化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给予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38例通过早期病情观察以及精细化护理以后,病情稳定一共有35例,并发症一共2例,死亡1例,在进入医院以后12小时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在早期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病人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扩张型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查看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动脉再通率为5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梗死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优质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等。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优质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2种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溶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梗死溶通人数,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溶通19例,对照组溶通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对于急性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而且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预后效果也越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梗死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及效果。方法以我院实施急性梗死临床路径管理改进的时间(2016年10月)为分组间隔,分别于2016年2月-2016年9月、2017年2月-2017年9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53例急性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逐一纳入对照组、改进组2个组别。两组分别实施常规临床路径管理、改进临床路径管理。结果改进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患者自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临床路径管理用于急性梗死患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缩短患者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临床路径 电子病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急性梗死患者临床中的应用评价。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4例急性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用于急性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电子病历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联合抽吸导管。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常规组有所优势,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治疗后的慢血流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应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抽吸导管,有效清除血栓,降低远端血栓堵塞情况,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强,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抽吸导管
  • 简介: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平直下移1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误诊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54例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27例)选择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27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稳定心肌缺血总负荷值。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 临床效果